许建强他也不敢在此地久留,因为他把这件事交代以后,还有一些后续的东西要处理。
他可是知道,他今天当众的杀死了一个朝廷的命官,这就相当于重重地打了朝廷的几个耳光,朝中的官员,他们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虽然许建强十分巧妙的只是集中打击了高读书一个人,没有打击其他的人,但是估计这些其他的人,也都不会轻易的放过他,他们一定会反扑的。
当然许建强敢这么干,也是因为他掌握了足够的证据。
只是他明白,现在的大明朝廷,已经彻底的变样了,自从万历年间的党争开始以后,朝廷之中的争斗,就以党派之争为主,主要就是站队的问题,至于说证据,变得无关紧要。
许建强他快马加鞭,回到了京城之中,马上命令他的东厂番役,包围了高读书的府邸,然后对他进行抄家。
许建强敢雷厉风行地这么干,自然也是因为他已经对对方进行了摸底,对方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这是断然出手,当场的就把他灭了,现在不等皇帝的旨意,朝廷的诏令,马上就去抄了高读书的家,这就是要抢先一步,把一些证据掌握在手。
他高读书贪了这么多的钱,这些钱都必须吐出来,这是他对大军的许诺。
果然,当他们从高读书的家里面抄出无大批银两的时候,他就开始放心了,然后马上进宫,准备求见皇帝。
或即使许建强他不进宫求见皇帝,皇帝也都紧急的派人召见于他,皇帝召见他的人,络绎不绝,一个接一个,差点就是有十二道金牌的赶脚。
当许建强来到宫中的时候,发现宫中的人都是神色紧张,宫中的侍卫明显都增多了,他们还显得有些如临大敌的样子。
当许建强来到御书房的时候,看见朝中的几位大佬,正在皇帝的御书房里面大吵大闹,当然都是狂喷和弹劾他许建强违法的杀死了高读书的事情。
其中最为激动的就是刑部尚书陶醉诗,极为激动的说道:“高某人他也是朝廷命官,纵使有罪,亦应当交有司来办理,而不是当众的,随意的就杀死,如此的目无法纪,置朝廷的法度于何地,他许某人,莫不是想当另外一个魏忠贤不成?”
这一位尚书大人他可是知道皇帝的脾气,知道皇帝最为痛恨的就是魏忠贤,如果有太监想学魏忠贤,基本就是死路一条。
尚书大人这般说了以后,其他的官员也都纷纷的附和,他们认为纵使高读书有罪,也该交有司议罪,而不是随便的杀死,这是目无王法的行为。
崇祯皇帝也都知道了高读书被许建强当众杀死的事情,对于这件事情,他觉得许建强做的对,实在是大快人心。
高某人所作所为,已经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他皇帝从国库拔出五十万两的银子,去到了天津大营,居然只剩下了一半,这帮蛀虫胆子也太肥了吧?这也太吓人了吧?
这还是在皇城脚下,天子耳边,如果是在边远的地方,这些将领和官员们都不知道贪污成什么样子,难怪到处都有士兵哗变,到处都有士兵闹饷,原来都是当官的在克扣这些军饷。
虽然崇祯皇帝当众就表示了对许建强的支持,认为高读书该杀,万死不足以赎其罪。
但是大臣们却另有说法,大臣们根本就不讨论,高读书有罪无罪的事情,而是在讨论许建强该不该杀高读书的事情。
他们认为纵使高读书有罪,也应该交由刑部来审,而不是当他独断专行,自己的就杀死了,这完全是没有王法,没有法纪可言,当然这些官员看见东厂如此的飞扬跋扈,他们就害怕会出现另外一个魏忠贤,所以现在他们就提前对此人进行打压,防止他做大。
正当双方吵个不停的时候,许建强正式的觐见。
许建强依旧是不慌不忙,他对皇帝实行的是三跪九叩之礼。
大臣们对他怒目而视,他也都视如无睹,因为他手中有证据在手,有王牌在手,就不用怕这些人瞎逼逼的嚷嚷。
许建强行了大礼以后,皇帝就问他:“许提督,你且告诉朕,天津大营里面发生了什么事情。”
许建强这便一五一十的把整个经过说了出来。
当他在说的时候,这一位刑部尚书直接的插嘴,他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