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活死人(五)
中医药浴的应用历史优久,早在晋、南北、隋唐时期,临床医学发展迅速,药浴被广泛的应用到临床各科。



宋、金、元、明时期,药浴的方药不断增多,应用范围逐渐扩大,药浴成为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元代周达观在《真蜡风土记》中记有“国人寻常有病,多是入水浸浴及频频洗头便自痊可。”可见当时药浴已成为当时医生和百姓常用的一种治病方法。



到了清朝,药浴发展到了鼎盛阶段,清代名医辈出,名著相继刊物。随着《急救广生集》、《理瀹骈文》等中医药外治专著的出现,中药药浴疗法已进入比较成熟和完善的阶段。



药浴作用机理概言之,系药物作用于全身肌表、局部、患处,并经吸收,循行经络血脉,内达脏腑,由表及里,因而产生效应。药浴洗浴,可起到疏通经络、活血化淤、驱风散寒、清热解毒、消肿止痛、调整阴阳、协调脏腑、通行气血、濡养全身等养生功效。



现代药理也证实,药浴后能提高血液中某些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增强肌肤的弹性和活力。药浴是好东西大家都知道,也都希望能享受到药浴的好处!



再说药膳,在现今生活中,生活好了,感慨起人生苦短的人也越来越多了起来,人们普通开始注重起养生与保健了。打针吃药不是什么好事这大家都知道,是药三分毒的道理大家也都口熟能详,说起来都头头是道,而药膳则不同,好吃又能保健,多好!



药膳是中药材与食材相配伍而做成的美食。它是中国传统的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它“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既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



药膳确实具有保健养生、治病防病等多方面的作用,但绝不能乱用,在应用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药物是祛病救疾的,见效快,重在治病;药膳多用以养身防病,见效慢,重在养与防。药膳在保健、养生、康复中有很重要的地位,但药膳不能代替药物疗法。各有所长,各有不足,应视具体人与病情而选定合适之法,不可滥用。



传统中医药膳讲究很多,主要的原则的有以下几点:



一是因证用膳:中医讲辨证施治,药膳的应用也应在辨证的基础上选料配伍,如血虚的病人多选用补血的食物大枣、花生,阴虚的病人多使用枸杞子、百合、麦冬等。只有因证用料,才能发挥药膳的保健作用。



二是因时而异:中医理论认为,人与日月相应,人的脏腑气血的运行,和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用寒远寒,用热远热”,意思是说在采用性质寒凉的药物时,应避开寒冷的冬天,而采用性质温热的药物时,应避开炎热的夏天。这一观点同样适用于药膳。



三是因人用膳:人的体质年龄不同,用药膳时也应有所差异,小儿体质娇嫩,选择原料不宜大寒大热,老人多肝肾不足,用药不宜温燥,孕妇恐动胎气,不宜用活血滑利之品。这都是在药膳中应注意的,别当不当就在家做上一锅,全家男女老幼全上阵吃个不亦乐呼,结果……



四是因地而异:不同的地区,气候条件、生活习惯都有一定差异,人体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亦有不同,有的地处潮湿,饮食多温燥辛辣,有的地处寒冷,饮食多热而滋腻,而南方的广东饮食则多清凉甘淡,在应用药膳选料时也是同样的道理。日常饮食的口味由不得你爱吃不爱吃,共实是由你生活的地域决定的。



同样的讲究滋补的药膳,其中的讲究很多,药膳中的滋补分为平补、清补、温补、峻补。



平补:指用甘平和缓的补益方药治疗体虚久病、病势发展较慢者,是一种缓补法。



清补:清补是专指夏天的补养,它指选用具有一定驱暑生津功效的饮食,以补充人体的消耗。



温补:用温性补益药治疗虚寒证的方法。



峻补:用强力补益药治疗气血大虚或阴阳暴脱的方法。因极度虚弱和危重证候时非大剂峻猛补药不足以挽救垂危,故此命名。



……



药膳是好东西,可现实生活中,药膳在有一些有心人的推动中,为利益所驱,药浴和药膳一样,在这个传统中医发展的低谷期却异军突起,在社会上大行其道,大赚其钱!



可事实上有几个人真正懂得药膳和药浴的合理应用?这些人包括那些大力鼓吹药膳和药浴神奇功效的投资人和从业人员。他们没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