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053.想留在那片海
茶分舀到碗里时候,要使茶的泡沫均匀。泡沫,是茶汤的花。泡沫薄的叫沫,厚的叫饽,轻细的叫花。花,就象枣花分散地环形漂在池水上;又象潭水中刚生发出青萍;又象爽朗晴空中飘着的片片浮云。沫,就象绿色的浮萍漂浮在有水草的河边;又象是菊花瓣掉在各种器具之中。饽,用茶饼的滓煮,等水开的时候,茶汤的花、沫重重而出,白色水沫象积雪那样,这种形态,就和《荈赋》中所说的“焕如积雪,烨若春”一样。



水第一次开的时候,如果表面有象黑云母一样的水膜则要倒掉,因为饮用这种水味道不正。茶汤一沸的水最好,不饮用的话,就用盛水的罐子存好,以备熬出茶汤的花点水来用。分到碗里的茶,第二、第三碗最好,第一碗稍次,超过第四、第五碗的数量,不是十分渴就不要喝了。一般煮水一升,舀出五碗,趁热喝。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茶浊凝在茶汤的下半部,茶汤的精华则浮在上。假如茶冷了,那么茶汤的精华随气而走,就喝不到了。



茶里可溶于水的精华并不多,所以不宜用水太多。用水太多则味道全没有了。就象满满一碗茶,喝一半之后味道就差了很多,何况用水更多呢?茶汤色呈浅黄色的,茶的香味也是最好的。从多年的茶树上采摘的茶叶煮制的茶汤,味道甘甜;而晚采的茶所煮的茶汤,味道不甜而且发苦;种植、采摘都适宜的茶所煮的茶汤,入口发苦而咽时甘甜。



注:



熛:这里的意思是疾速。



如漆科珠:用漆斗量珍珠,滑溜难量。科,这里的意思是用斗量。



穰:稻、麦等的秆。



膏木:即柏、松、桧等含油脂的木材。



劳薪之昧:用旧车轮之类烧烤,食物会有异味。典出《晋书.荀勖传》。劳薪,使用时间很长的木头,后做柴火用。



水湄:有水草的河边。



樽俎:樽是酒器,俎是砧板,这里指各种餐具。



皤皤然:皤皤,满头白发的样子。这里形容白色水沫。



茶性俭:俭,俭朴无华。比喻茶叶中可溶于水的物质不多。



《茶经·六之饮》



【原文】



翼而飞,毛而走,呿而言,此三者俱生于天地间。饮啄以活,饮之时,义远矣哉。至若救渴,饮之以浆;蠲忧忿,饮之以酒;荡昏寐,饮之以茶。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间于鲁周公,齐有晏婴,汉有扬雄、司马相如,吴有韦曜,晋有刘琨、张载、远祖纳、谢安、左思之徒,皆饮焉。滂时浸俗,盛于国朝,两都并荆俞间,以为比屋之饮。



饮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者,乃斫,乃熬,乃炀,乃舂,贮于瓶缶之中,以汤沃焉,谓之痷茶。或用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斯沟渠间弃水耳,而习俗不已。



於戏!天育万物皆有至妙,人之所工,但猎浅易。所庇者屋屋精极,所着者衣衣精极,所饱者饮食,食与酒皆精极之。茶有九难:一曰造,二曰别,三曰器,四曰火,五曰水,六曰炙,七曰末,八曰煮,九曰饮。阴采夜焙非造也,嚼味嗅香非别也,膻鼎腥瓯非器也,膏薪庖炭非火也,飞湍壅潦非水也,外熟内生非炙也,碧粉缥尘非末也,操艰搅遽非煮也,夏兴冬废非饮也。



夫珍鲜馥烈者,其碗数三;次之者,碗数五。若坐客数至,五行三碗,至七行五碗。若六人已下,不约碗数,但阙一人而已,其隽永补所阙人。



【译文】



鸟、兽、人生于天地之间,活着就要吃喝,但喝的时候,意义就有很大的不同了。解渴时候,则喝饮料;忘却忧愁,则喝酒;提神醒脑,则要喝茶。



饮茶的起源,自神农氏开始,周朝的周公也有对茶的记录,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婴,汉朝的杨雄、司马相如,三国时期吴国的韦曜,晋朝的刘琨、张载、陆纳、谢安、左思等等人,都有饮茶的明确记录。大众开始饮茶,盛于唐代,特别是西安、洛阳以及湖北、四川一带,几乎家家户户都饮茶。



饮茶有粗茶、散茶、茶末、茶饼这四大类。制作时候只是采、熬、炒、捣这些工序之后,将茶放在瓶子里面保存,饮茶时候,用开水冲泡,这叫病茶。有的在茶里面掺葱、姜、枣、桔皮、茱萸、薄荷等东西,然后煮好多遍,不是追求口感爽滑,就是煮的时候不要茶汤沫,这样的茶就象是沟渠间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