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476章 三件最大的事
乾清宫内,老朱伏在案头,看着奏章。



这一个多月,老朱可一直都没闲着。



虽说秋收各项事宜已经完毕,各地的税粮也都已经纷纷入库,或是已经押解到了京城,可以说到了这个节点,都已经完成差不多了。



可老朱依旧没有到闲着的时候。



入冬,摆在老朱眼前有着最大的三件事。



这第一件,自是即将要进行的东征倭国,这是和群臣诸将一起议定的,除非出现了重大的变故,不然不会改变。



而大军一动,自是黄金万两。



前期的准备工作也不是那么轻易就能做好的,粮草,火药,兵器,战船,士卒训练等等都需要他这个做皇上的操心过问。



此外,此番东征倭国,也是当初朱标的建言。



老朱自是希望这一仗能打的漂漂亮亮的,如此一来,对于朱标的声望便是大有帮助。



作为首位的倡议者,朱标天然就有功劳。



当然,这事儿要是办不成,朱标也要连带一些责任,哪怕这些责任对朱标来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老朱也不想看到。



而这第二件事,就是明年春耕之日要推行的货币以及朝廷相关政策的推行。



洪武三年这一年,老朱看着收上来的税粮,心中大抵有数,实际上天下的百姓还是穷困的多,在民间,一些地方还有饿死人的情况发生,而且这还不是偶尔出现的情景。



因而,对于民生和民力的恢复便成为了朝廷的首要任务,而货币以及相关配套的政策,推行的是否顺利,将会极大的影响明年大明民生的恢复情况,故而,老朱是分外重视。



虽说在丞相胡惟庸的牵头之下,中书省对于这些事情都已经逐一拟定了条陈,各项事情以及有可能的出现的情况都做了充分考虑,各项需要的物资也都已经囤积如山,朝廷征辟才干突出的商人也已经就位,可老朱仍旧不放心。



这些事情,他都要逐一过目,一丝马虎眼儿都不许有,可谓是严厉到了极致。



而第三件事,就是水利的兴修。



从穷苦中走出来的老朱,太知道水利对于农业的影响有多大了。



在这个靠天吃饭的年代,一场及时的春雨,也许就意味着一年的丰收,一场稍迟一些的雨水,就有可能造成减产,甚至于绝收。



故而,水源必不可少,农民们除了看重土地,最看重的就是这水源。



这以往在民间的时候,老朱就时常看到,这乡邻的村子,因为水源灌溉的问题,大打出手。



须知这不是普通的争斗,这是性命相搏,双方为了这场争斗的胜利是极尽所能,动械杀人,那都是家常便饭。



哪一次这样的争斗不得死上几十个,几百个乃至几千个人才罢休。



这是丝毫不夸张的。上万人的械斗场景,实际上和军队打仗没什么两样了,一样的有排兵布阵,有指挥,有掩护,有包抄,有突袭。



唯一不同的是,对于这些战术的使用,远不如如今大明军中的将领熟练罢了。



当然,这样的场景,也并不多见,至少因为如今的大明朝廷立起来了,已经好了许多。



而在大元的治下以及元末那样的乱世,那就是并不稀少了。



毕竟放羊管理,械斗就械斗呗!



只要钱交上来,百姓死活压根没人管的。



而大元对于水利兴修更不上心,毕竟这玩意修好了能干啥?多打几石粮食出来?



没圈地牧马,牧羊就不错了,怎么还可能去搞水利?



唯一去搞水利的脱脱,最后还整出一个“石人一只眼,挑动天下反”。



可以说,元朝治理的这将近一百年,水利上,是极大的退步。



民间原有的种种水利设施,早已经因为年久失修,陷入了瘫痪状态。一些水渠河道,更是被直接填平。



整个天下,可以说,水利都已经陷入了濒临瘫痪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