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没说什么。
儒家,在老朱这里,也就那样,别看老朱一天到晚找一些名儒论道。可实际上,狗屁。
不是为了让这些儒生传诵自己的名声,吸引天下英才投靠自己,鬼才懒得做这件事。
在这乱世之中,老朱更加明白,兵马粮草才是硬道理,至于所谓的道德廉耻,有用的时候不介意拿来用一用,若是直接丢掉能换取好处,那做起来也是毫无心理压力。
此刻司仪看了看上方的李善长,而李善长亦是点头示意,让司仪继续。
“拜先生,三叩首。”
百十余名老师此刻也是分列站在前方,李善长更是站在头位。
陶成道赫然也在其中,除此以外,还有着许多人,他们之中,有人是军中武夫,有的是地方官吏,其中一些人甚至来说,字都不认识几个,可以说十分的混杂。
但这些人毫无疑问,在各自的领域,皆是有着极高的造诣。
而孩童们也是如同先前,向这些老师郑重叩首,朱标亦是连续拜了三拜。
“朱砂启智。”司仪见孩童行礼完毕,再度唱诺。
百十余位老师纷纷拿过装着朱砂的瓷碟,来到众多学童面前。李善长面带笑容,站在朱标面前,左手持碟,右手握着毛笔,在朱标额头正中心用朱砂点了一个红红的圆印。
“公子自幼天资卓著,不同凡响。今日朱砂启智,愿日后公子能够学以致用,辅佐大帅创不世之功,定不朽之基业。”
“谢先生吉言,朱标必不负先生所望。”
李善长微微点头,向后走去,站在了徐允恭面前,一边点着,一边道:“尔父徐达,乃大帅结义兄弟,又为大帅肱骨,汝当继尔父之志,奋发争先,将来为国之栋梁,匡君辅国。”
“允恭铭记先生之言。”此刻徐允恭亦是郑重回道。
李善长继续向后走着,一边走着,一边向那些学童诉说着一些道理,或是一些志向,针对每个人的情况不同,说的话也不同。
朱标静静的等候着,片刻之后,百十余位老师皆是回到了前方。
“谢恩师启智。”几千名学童齐齐躬身拜谢。
“击鼓明志。”
司仪话音落下,一个小鼓早已经准备好,而朱标则是上前一步,接过鼓槌。
鼓槌的重量恰到好处,在朱标手中,既不是很轻,又不是很重。
击鼓明志,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击鼓,表明自己的志向。鼓声越响,声音传播的越远,越是说明孩童志向远大。
其目的在于希望孩子耳聪目明,茅塞顿开,日后能够建功立业。
鼓声响起,在四周传荡。
“开笔。”
众多的学童此刻在先生的带领下进入了学堂,学堂之中,案几之上,宣纸,笔墨早已经备好。
“人”字,一撇一捺,看似简单,其中却寓意深远。
学写“人”字,只是希望今后这些学童能够堂堂正正做人。
仪式进行到这一步,已经到了结尾。
礼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