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啥意思嘛?
杨正芳岁数也不大,今年刚三十,常年战斗在与叛军、流贼、农民军的一线战场上,对各处兵头劝降的事干的多了。
但哪怕他劝降别人,那回信都没有刘承宗这么有礼貌的。
杨正芳以极强的面部表情管理,控制嘴角向下耷拉着,面无表情地把劝降信递给自己的部将张上选,在部将疑惑的眼神中,一个字儿都没说。
张上选一看这劝降信就乐了,对杨正芳道:“将军,他叫你兄长诶!”
他是杨正芳的老部下了,俩人从小就一起在卫所长大,父辈又一同阵亡于平播战役,十年来共赴疆场如影随形,他们亲如兄弟,拥有深厚的战场友谊。
杨正芳正色道:“不过收买人心而已。”
说归说,表情管理到底还是破功了,嘴角控制不住地勾了起来。
谁不喜欢被夸啊!
只不过笑过了,杨正芳又语气低沉地问道:“你觉得我们该怎么办?”
张上选与杨正芳对视一眼,都微不可查地摇了摇头。
投降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儿,哪怕身处绝境,有时候被俘比死容易,而死又比投降容易。
倒不是因为元帅府的统治合法性,对他们这样的武人来说,很大程度上兵强马壮本身就是合法性。
刘承宗率军在关中平原大杀四方,一日之间连扫两营,把上万大军锤到溃不成军,四面合围的大网已经被撕破。
如果他们是关中的军队,那几乎可以毫无心理负担地投降。
但他们是湖广客军,家眷宗族都在湖广,那不是刘承宗统治的地区,而且在可以预见的半年甚至一年两年的时间里,那里都很难变成元帅府的统治区域。
这事儿对士兵来说好办,明廷不在意小兵投降没投降,唯独对于杨正芳这样的大将,他在这边降了,整个家族都会蒙羞遭殃。
可是不降……杨正芳不是傻子。
….
刘承宗信里写得再亲切,也不会让人忽视他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乱世兵头砍出半壁江山,东征西讨生灵涂炭,即使最桀骜不驯的人都对他俯首称臣,绝非善男信女。
他叫个兄长,听听图个乐就得了,谁当真谁是大傻逼。
刘承宗信上说,在军阵里写信,纸墨有限,想说的话没说完。
杨正芳知道他没说完的话是啥,离天黑还有一个时辰,元帅军列营三刻,就是给他的最后通牒。
显然,刘承宗有充足自信,要今日之阵今日毕,如果他不投降,剩下五刻时间,就把他剩下这六千人扬了。
很快,送出书信不过一刻时间,传令兵就带着回信驰入中军。
刘承宗展开书信,稍稍皱眉,眯起眼睛稍加思索,随后展颜笑出一声:“这也不坏!”
随即又是一封回信传至镇筸军阵。
杨正芳的回信是谈条件,条件是他不投降,让自己的副将张上选率军投降,希望刘承宗能理解他的苦衷。
刘狮子理解,太理解了。
他能猜到杨正芳和张上选做出这样决策的愿因,无非是杨正芳回去能承担败军罪责,不至于让朝廷迁怒归降军官的家眷,就算有所惩处,也依然能护着张上选的家人。
反之若杨正芳投降,张上选回去,护不住。
这个结果对刘承宗来说不算最好,但可以接受。
他在土山上瞧得可清楚了,本来就没想把这六千人全部留下。
之所以开出四千兵额、放两千人归乡,就是因为杨正芳这支军队并不是全员精兵,也做不到全员有甲。
而这场战役,四个营的明军,只有辽东营携带少量抢来的财货,其他人都属于光着腚来的,仅有随军携带的几日口粮。
那么毫无疑问,在战役层面,根据刘狮子经济学理论,这仗血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