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170 奥斯卡之夜


奥斯卡评委没有看过参选影片,就胡乱投票的情况,已经是半公开的秘密了。



现在不像是二、三十年前,每年有400多部电影登陆院线,参选奥斯卡的影片上百,获得提名的也超过三十部。



退居二线的老头子,时间算是比较充裕的了,都还不能指望他们全都看过这些影片。



那些依旧在好莱坞一线工作的演员、导演、编剧、制片人、摄影师和各种幕后职业的人员,他们才是学院会员的大多数,而他们恰恰是最没有空闲的。



平时工作本就繁忙,闲下来还要约会、喝酒、嗑药,哪里有那么多时间去看片子。



虽然学院明文规定,会员只有看过相关影片,才有投票资格。



但这种规定,连最核心的老头子们都没几个遵守。



闭着眼投票是常态。



要么听从一些“意见领袖”的意见,要么挑自己比较熟悉的投票。



哈维的策略便是让更多的会员熟悉他的电影。



而白奎因的杀手锏却是收买“意见领袖”。



电影与科学学院,有六千多个会员,有点名望的“意见领袖”最多也就能影响一、二十人,在一些专业性小奖上会有作用,比如摄影、美术、配乐、道具等奖项,但是在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影片等奖项上意义就不大了。



专业性奖项对票房帮助不大,这也是“冲奖大师”哈维很少收买“意见领袖”的原因。



白奎因所利用的“意见领袖”,并不是向斯皮尔伯格、汉斯·季默、斯坦·温斯顿这类在某些领域的权威,诚然他们的影响力很大,但是一个一个搞定他们实在是太难了。



白奎因“说服”的“意见领袖”是时代华纳。



尽管一团散沙的时代华纳和好莱坞另外几家大制片厂一样,看似对奥斯卡奖项的影响力不大。



但实际上,这些大厂一旦出手,造成的效果,比哈维一个一个往评委家寄录像带要好得多。



八十年代初,由于舆论的影响,美国电影科学学院,也就是奥斯卡的举办方,曾经进行过一次会员大扩招,招入的新成员大多是当时在几家大厂任职的电影从业人员。



现在这批人中少量已经退休,一些甚至已经不再从事电影行业,但他们中的大部分都还在这些大厂工作,而且他们的投票资格是终身制的,依然可以投出具有效力的选票。



华纳最大的贡献是发动了现在在职的或者曾经在华纳工作过的那些学院成员,请他们在投票的时候,有所偏斜。



这种发动自然不是明面上的,但是私下的暗示,在这个行业浸淫多年的人又岂能不懂。



好莱坞大厂其实很少干这样的事情,除非事情实在紧急。



这次大船获得14项提名,以及接连获奖,谁又敢说其背后没有派拉蒙和福克斯的推波助澜呢?



一开始用这招是为了不让大船沉没的自保,现在大船票房接连鸣奏凯歌,那么多多获奖便是为了捞钱了,谁能和钱过不去啊!



最佳男配角恰恰是大船连提名都未获得的奖项,即便华纳出手,也影响不到派拉蒙和福克斯,大家各取所需罢了。



凭借《英国病人》获得了上一届奥斯卡最佳女配角的法国女演员茱莉亚·比诺什,因为个人原因未能出席,因此颁发最佳男配角的依然是上上届的最佳女配角的得主,米拉·索维诺。



白奎因大概有一年没见过这个金发美女了,当初两人在《恶人传》中还扮演警察搭档,自己的小伙伴韦斯·安德森对她念念不忘。



而现在,米拉索维诺似乎比当初憔悴了不少,她和导演男友昆汀·塔伦蒂诺的分手,也闹得好莱坞尽人皆知,新片《变种dna》闹出了换导演风波,然后又不幸撞上了大船,安静地沉没在影院。



没了昆汀和哈维的支持,加上新扑了一部影片,米拉索维诺的星途迅速暗淡下来,诸事不顺,不憔悴才怪呢。



“让我们看看最佳男配角的候选人……”米拉索维诺念出了提名名单:



“罗宾·威廉姆斯,《心灵捕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4)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