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没,永乐皇帝朱棣实在是拉不下脸,又征集了50万人在去征讨阿鲁台。
但是打了阿鲁台之后阿鲁台的土地,并没有完全臣服于明朝,只是象征性的讨了个封,那个地方还是归阿鲁台管。
所以可以说是永乐皇帝劳师远征,最后什么都没得到。
耗费如此国力,最后什么没得到,攻打草原,图什么,就是让别人跪下来吗,跪下来又不让别人唱征服,他们又重新站起来,这不是吃饱了撑吗?
明朝一次一次的将蒙古人打得到处逃窜,最远的时候甚至快到了贝加尔湖,明初帝国初定的时候,版图就已经很大了,后来朱棣将疆域延伸至现在的所有辽东,黑龙江包括现在的远东地区,包括库页岛,都是明朝的疆土。
但是这些地方,由于通讯手段的缺乏,以及这些地方的苦寒,很多汉人都不适应这里,所以很少有人迁徙到这里,这里地广人稀很快又被少数民族的游牧民族重新占领。
在没有找到适宜的办法统治着这里之前,明王朝想要将这里真正的归纳于自己的麾下是很困难的,所以即使明朝一次又一次地攻打蒙古,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但最后的结果都是这片土地始终很难属于他。
一个十分重要的统治游牧民族的政策必须要制定出来,才能够真正的统治这些地方和人民,那么向这里发动战争才有用。
这几次永乐皇帝朱棣远征蒙古,看似是几场大胜,但实际上却空耗了国力,是一场互相消耗的战斗,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的成果,关外还是游牧民族说了算。
征伐蒙古仅仅是将林中百姓的地域,向西推广了一部分,一直到了呼伦贝尔,可在这边土地上大明朝几乎得不到什么产出,这种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的战争,其实没有什么作用。
其他游牧民族都不一样,他们战争都会掠夺其他部落的人口牛羊以及草场,为自己的部落繁衍壮大提供有利条件。
大明朝在这里打了胜仗只能撤走,然后回到家里,自己继续种地,舔食伤口,以待来日大战,明国在这片土地上却得不到营养。
没有找到这边土地上真正的价值,很难统治这个土地上的居民,因为他们逐水草而居,明朝根本控制不住这里的黄金家族孛儿只斤氏后裔的这一些游牧民族。
这才是大明朝始终跟草原部落打仗,但始终得不到益处的原因。
最后明神宗时期打了一次败仗,一下子就让整个北方濒临崩溃,这还不能体现出问题吗。
洪武,永乐,宣德,这三个朝代都已经告诉了大明国的人,他们是可以打得赢蒙古的,打得赢草原部落,但是结果是什么,只有一次这些异族人打赢了中原人,就差点让整个大明朝爬不起来。
永乐皇帝看着这些乱七八糟的奏章之后,终于明白了自己儿子太子朱高炽的辛苦,看着这一年多堆积如山的奏折,把自己的儿子朱高炽叫道,宫殿中和她彻底的谈了一次心。
此时的永乐皇帝准备将自己的皇位开始一步一步的交给这位太子,但是太子朱高炽已经被他的老爹吓坏了。
永乐皇帝也气坏了,本来对他抱以巨大期望,但是太子他突然一下子往后退一步,永乐皇帝没了台阶。
求推荐收藏打赏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