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城北郊,帝国围攻阵地,凌晨。
滚滚硝烟映照着漆黑的穹顶,远处丘陵下的地平线已经微微发白;精疲力竭的莉莎强拉硬拽着几个困到想死士兵在阵地上竖起了蓝底星环旗,用铁一般的事实宣告这场持续了整夜的突袭战落下了帷幕。
或许是因为瀚土之战的胜利,加上抵达新世界后又太过顺风顺水,最初谨慎到只能用“胆小”来形容的风暴师,越来越看不起殖民地民兵,连带着也有些瞧不起帝国正规军,颇有种“穷人乍富式”的自豪感。
尽管如此,苦战一夜后的全体上下军官们也不得不承认,这帮帝国临时招募的“民兵军团”战斗力和意志力都十分顽强,堪比卡林迪亚之战时的帝国先遣军。
在遭到背刺,外围防线全盘崩溃,甚至成片成片的阵地迅速失守后,经过了最初慌乱的帝国士兵们,并未想风暴师所预想的那样光速投降,反而爆发除了不同寻常的士气,和风暴师展开了惨烈的厮杀。
交通壕失守,他们就躲在掩蔽部偷袭,在堑壕拐角打冷枪;被两面夹击就干脆冲出阵地,借助夜色隐蔽摸黑绕后,打光了弹药的步枪绑在尸体上当诱饵让对面暴露火力位置,用临时制作的“投弹器”抛掷火药桶……
最终混战还是变成了安森最不想看到的结果——让敌人成功躲进了各个掩体、仓库和堡垒当中,变成了一根根插在阵地上碰不得拔不掉的钉子。
为了清扫这些随时会炸的不定时炸弹,风暴师用尽了浑身解数,采取了相互隔离重点照顾的战术;切断各个“钉子”间的联系,每次攻击只针对一个,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和全部火力予以彻底消灭。
这是种消耗大,见效差,还非常耗时的打发,但手头严重缺乏重火力的安森也只能这么干——阵地上倒是有不少帝国丢弃的重炮,但笨重的野战炮在堑壕战里效率实在低下。
至于臼炮…两三百米甚至面对面的间距,误伤的可能性远大于送堡垒内的敌人集体升天。
原本以为最多两三个小时的战斗,结果从傍晚十九点打到了凌晨五点三十分,彻夜不休的风暴师集体连轴转,一个钉子一个钉子的歼灭残敌,平均每个营打了四场“攻坚战”,卫兵连连长莉莎·巴赫更是一场不落,参加了所有战斗。
等到天亮,除了大部分重要的炮垒和关键据点投降的投降,升天的升天,三座军火库和最大的一座粮仓没被攻破,仍然在守军控制之下,两千多名帝国士兵分散死守在里面准备硬抗到底。
这倒不是安森或者风暴师军官们不想——事实上他们很想也很眼馋那些物资——问题是三个据点都在地下,炮火能造成的杀伤力有限,强攻注定伤亡惨重。
莉莎倒是想过让其他人掩护自己一个人杀进去,但看到她浑身上下至少七八个手榴弹以后,负责指挥攻坚战的法比安不由分说就把她拦下了。
外面攻不进去,里面的人也根本不敢冲出来,双方就保持着这种静坐对峙的状态…但无论如何,至少名义上风暴师已经是获胜的一方;摘掉了金色鸢尾花,换上了象征自由邦联的星环旗。
而从开始到结束,见证了这场战斗全过程的扬帆城始终没有任何动作,安静的宛如一座空城。
没有助战也没有阻止,甚至没有派出巡逻和观察战况的骑兵;就像是一切什么都没发生似的,静静在那儿做着自己的事情,机械的准备迎接下次进攻…无论进攻的人是谁。
这种“高冷”到极致的态度,让风暴师上下都极其不舒服,尤其是刚刚结束战斗的眼下,这么一支态度很不明朗的军队就站在自己面前,简直是如芒在背。
现在伯纳德和他的帝国大军主力动向还不明朗,巨大的围攻阵地,仅凭风暴师眼下四千多人也根本无法彻底掌握。
一旦帝国军队杀回来,路易·贝尔纳又决定和殖民地总管大臣和解,孤立无援的风暴师等于被两面夹击又得不到任何有效支援——想跑都没地方跑!
对于这一的顾虑,想来谨慎(怕死)的总司令倒是表现的出乎寻常淡定,令风暴师军官们非常的费解。
“很简单,因为根本没什么可担心的。”
瞪着一双惺忪睡眼,困到想死的安森没好气了看向自己最信任的掷弹兵团长:“假如他们真想要袭击,昨天晚上就可以动手,根本用不着等到现在。”
“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