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确保淡马锡港的事件不再重演,最要紧的就是加派水师,确保在南洋地区的制海权,通过派遣强大的舰队巡航,展示大明的军事实力,对潜在的敌对势力形成有效威慑。
同时,就是在关键区域,如淡马锡港等地建立坚固的军事堡垒,形成一套完整的防御体系,确保大明在南洋的利益不受侵犯。
而光展示拳头是不够的,与此同时还要有外交攻势与利益交换。
除了派遣使者宣谕大明天威以外,还得利用大明的经济与技术优势,与各国进行利益交换,比如进行贸易,让他们获取大明的独有商品等等,以换取它们对大明在南洋活动的支持与配合。
而这样就能在贸易过程中,通过设立商馆、开辟航线等方式,加强与南洋地区的贸易往来,同时利用南洋丰富的自然资源,比如马尼拉的金矿,占城的木料,爪哇岛的香料等等,来发展大明。
除了军事和外交、经济,剩下的就是文化方面了。
现在绿教还并没有大规模进入南洋地区,尚且属于小众,所以大明的文化输出,还是有很大空间的。
再加上南洋确实有数量庞大的汉人.这些汉人并不都是洪武开国的时候润出来的,相反,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早在唐朝或者五代十国时期,就已经来到南洋了,虽然同文同种,但经历这么多年的演变,跟大明的汉人,区别还是很大的。
不过不管怎么说,从文化上来讲,都是一家人。
所以,对于南洋的文化输出,重点就是传播儒家文化与华夏文明固有的文化符号,增进当地汉人移民对大明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至于鼓励大明移民前往南洋定居,与当地人通婚繁衍,这些暂时还不考虑,毕竟大明国内的人口虽然二十多年来有爆炸式增长,但总体还是人少地多的状态。
总之,南洋战略的实施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远的布局与持续的经营。
所以按照朱雄英的规划,还是要先在南洋地区建立稳固的据点,主要就是水师的基地,这种基地越多,才能越为未来的扩张奠定基础。
毕竟南洋战略的核心,其实是“海权”,也就是大明控制航道的能力,而航道都是需要补给点的,这些补给点往往都是天然的贸易中心,也是军事基地。
当然,大明国内也得为南洋战略,倾斜更多的资源。
淡马锡港。
经过了战后重建,淡马锡港很快从萧条破败中走了出来,明军在淡马锡港建立了高大的城墙,疏浚了航道,加固了防波堤。
得知明军打败了陈祖义以后,很多商人也陆续来到了这里,消息开始一传十十传百,逐渐在整个南洋地区扩散。
因此,到了洪武二十五年四月的时候,淡马锡港的人气,已经算是极大恢复了。
港城的小酒馆里,来自白羊王朝的阿拉伯商人,还有帖木儿汗国统治下的波斯商人,南天竺诸邦的天竺人,南洋本地的汉人,都汇聚在这里。
灯火通明,人声鼎沸,各种语言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独特的南洋风情画。
空气中弥漫着香料、汗臭与酒水的混合气息,他们推杯换盏间,除了交流各地的商品信息以外,主要就是讨论淡马锡港乃至整个南洋的变化。
“听说了吗?陈祖义回到旧港以后,发誓要找大明报仇,现在正在大规模的招募海盗,可以说是来者不拒,几乎整个南洋的海盗,都聚集到了旧港。”
一位身材魁梧的阿拉伯商人,用着不太流利的波斯语,拍着桌子,兴奋地说道。
这是典型的看热闹不嫌事大。
“施进卿他们会允许吗?”
“允许不允许又怎样,现在旧港已经到处都是骚乱了,陈祖义铁了心要找回场子。”
“不过靠他们想要击败明军,恐怕是有些费劲了。”
“确实如此,我见那些巡逻明军士兵,他们纪律严明,装备精良,简直就像是从天而降的神兵。”
“跟帖木儿大汗的军队相比如何?”
一位波斯商人接过话茬,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赞叹:“就算是跟大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