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37章 这个戏要改
叶友孝也就有了反驳的勇气:



“这男女相爱,乃是天生性情,圣人尚且说……”



寿王冷冰冰扔过来一句话:“不孝不义之女,有何性情可言?至于梁山伯,若只讲私情不肯尽孝,便是忤逆。不孝之子,即使死了,也要将他捞回阳间来尽孝!”



郑綮也开口了:“友孝,你想戏中的这个祝英台,违背父言游学,顶撞父言抗婚,最后竟然自杀。如此骄纵女子,真能受得了户牖之烦劳,当的成贤妻良母?哈哈,只怕未必。”



李九娘眉开眼笑:“郑相,还是你识人透彻啊。”



叶友孝竟然哑口无言,这唐朝人看梁祝,怎么看出这一大堆观后感了?真是夏虫不可语冰。不过仔细想想,好像也有几分道理。难道说,我已经被唐朝权贵们洗脑了?



方丈慧慎也刷了一波存在感:“阿弥陀佛,老衲所见,若要这梁山伯返回阳世,恐怕却少不得高僧超度。”



叶友孝一愣,苦笑不已:这,这都什么啊?戏台子上念经?



却见郑綮摆摆手:“方丈此言,恐怕未必。若说超度,还该请来道家仙师,方能令人悦服。”



叶友孝眼看好好一个《梁祝》,只因拿到了唐朝,竟然变成了梁山伯移情别恋,祝英台“由她死去”,还有尽孝、忠君,乃至僧道混杂,梵唱不断,道符横飞!他简直想死的心都有了,自己真是犯了大罪了:把经典拿到唐朝,修改成这等惨不忍睹的形象!



叶厚生暗自思量,如果照此修改,除了加上一个“贤女”角色,还要加上和尚道士。贤女有李九娘毛遂自荐,这和尚、道士,谁人来演?莫不成还是自己和娘子?但此刻都是贵人议论,他谨小慎微,自然不敢插嘴。



寿王思量一阵,下了决心:“叶老丈。”



叶厚生连忙上前一步叉手唱喏:“殿下,小老儿在。”



寿王的语气轻缓:“本王今日体察民生,前来赏戏,却见你这戏虽然内容新颖,但不合规范之处甚多。幸有郑相一一指出乖谬之处,孤这才发现,郑相善于见微知著,未雨绸缪,真乃识大体顾大局之贤相。”



其实关于修改《梁祝》,可以说都是寿王一人主导,郑綮最多只是敲了两下边鼓。但寿王自有他的考虑:自己看戏这件事,虽然不算丑闻,但毕竟难登大雅之堂。若有好事的御史奏于官家,恐怕自己的形象也会受到影响。他爱惜羽毛,顾忌名声,故此颇有踌躇。况且这改戏,不过是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索性几句话交代给郑綮,办好办坏,就都与自己无关。有了宰相坐镇,九儿当然也可以尽兴唱戏,也不再担忧她发生些不虞之事。所以他这么说,实在是一箭双雕。



郑綮听出寿王有意将改戏的事情交给自己,心中反而一喜。自己的《欲安国本先定风化纲常疏》,重点就是厘清这“风化纲常”四个字,按照寿王他们的说法修改之后,这个戏既形式新颖情节曲折,又有了极强的政治内容,正好能实现自己正本清源,厘清纲常之意。纲举则目张,父子、夫妇纲常既定,君臣纲常,岂不是水到渠成!如此说来,大唐重回盛世,岂不是就从这小小一台新戏发轫?



当下正容答道:“殿下谬奖,然而臣才疏学浅,恐怕难为此事。”



寿王听后,知道郑綮是要自己把话说明,就微笑说道:“郑相不必推辞。孤之意,也就是让郑相拨冗,帮他们把这个戏改正过来。”



郑綮不再推辞:“殿下抬举,臣自当努力而为之。”



听见郑綮答应下来,寿王又停住将要离开的脚步,微笑问道:“郑相且说,该当如何修改?”



郑綮朗声道:“臣以为,便是一个浪子回头之意!”
(3/3)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