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399章 晋军崛起(二合一)
在招待所安顿下来以后,接风宴特意设在全省闻名的晋阳饭店。



以经营正宗的晋菜风味特色而扬名,正所谓吃正宗晋菜到晋阳饭店、品山西面食到晋阳饭店。



方言刚一进店,就有几名同样是晋西作协的作家迎了上来,显然是恭候多时。



“我给你们介绍,这位是郑义……”



“这位是张石山,他写的《镢柄韩宝山》,马老看后都评价说,有树理先生几分山药蛋味。”



焦祖尧一边走,一边给方言和朱伟介绍起来。



“幸会,幸会。”



彼此之间,相互认识,接着九个人来到已经预订好的包厢里,纷纷落座。



一会儿的工夫,一道道晋西菜便端上了桌,松鼠鱼、香酥鸭、一窝酥、牛舌脉、铁碗烤蛋……



“方老师,别看我是晋西人,但我不护短,晋西菜不入流,上不得台面。”



焦祖尧如同《亮剑》里的楚云飞,“可能要委屈你这位大吃家了。”



“千万别这么说,这晋菜未必就上不了台面。”



方言用筷子夹了一块肉,“就说这个‘晋西过油肉’吧,最早出现在古时候的官宦人家,属于官家菜,后来被晋商们带到了晋西,渐渐成为了官府宴会和民间酒席的必备菜品……”



“方老师不愧是行家,能一下子就说出‘晋西过油肉’的来历。”



焦祖尧竖起大拇指,在场的其他人也是啧啧称赞。



郑义道:“这晋西过油肉可是俺晋西的代表菜,但凡吃晋西菜,绝对要点上一盘!”



“其实比起晋菜,我觉得更值得为人称道的是晋西的面食。”



方言环顾四周,“据我所知,晋西的面食有上千种吧?”



“嘿嘿,不多。”郑义咧嘴发笑道,“不多不少,也就1900多种而已。”



“所以啊,足可见晋西菜绝不是什么上不了台面的菜系,反而是人民群众的美食。”



方言没有把后面半句话说出口,如果晋西菜都不入流,那么杭帮菜岂不是就是渣渣。



毕竟,杭城这个美食荒漠能有什么好吃的?肯德基、麦当劳,还是西湖醋鱼?



这一番话,直接说到了这群晋西作家的心坎里,一个个满脸喜色,举起酒盅:



“方老师,朱老师,我(俺)敬你们!”



“嗒。”



酒杯碰撞时,发出了清脆的声响。



方言抿了口汾酒,不无感慨道:“如果汪老在场的话,想必一定会很高兴。”



听到“汪曾其”,众人好奇不解。



“我对晋西菜的了解,都是从汪老那儿听来的。”



方言道:“他可是对晋西的面食情有独钟,如果这趟有他的话,非得在晋西吃上十天半个月。”



焦祖尧兴奋道:“那没问题啊,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们一定要请汪老到晋西做客。”



酒过三巡,酒桌的气氛渐渐热烈起来,话题从美食,聊到了文学,特别是寻根文学。



郑义问出了一个在场所有人都想问的问题,这个“寻根文学”到底是怎么琢磨出来的?



方言道:“这个渊源,恐怕要追溯到汪老了。”



焦祖尧、柯云路、郑义等人很是错愕,又是汪老?寻根文学还能跟汪曾其有关?



“其实这个寻根文学,植根于民族地域文化,但一开始并不叫民族文学,或者地域文学。”



方言道:“而是叫民俗风情,这个提法,就来自于汪老的《受戒》。”



“慢着,慢着。”



包括焦祖尧在内,桌上的杂志编辑、评论家们放下筷子,不约而同地拿出纸笔,做起笔记。



“汪老师从丛文先生,丛文先生当年就是以批讴歌湘西山民淳朴自然的作品震撼了文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4)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