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军,湘军的情况你比我熟。”
王朦道:“古桦、韩少恭他们受到你的影响,要把文学跟民族和地域文化结合起来,王朝垠也是这个选稿标准,跟周明、吕书友他们的办刊理念完全不合。”
方言笑而不语,而剩下的刘剑青果然不出自己的意料,是中间路线,专门斡旋两边。
“剑青同志是个老好人,也多亏编辑部里有他,《人民文学》才没有出大乱子。”
王朦语气里透着一丝无奈。
方言双手抱怀,“这可就难办了。”
“不难办,就不会把你借来了。”
王朦道:“本来是想你直接调到编辑部主任,或者总编室主任,但阻力不小,只能暂时先当个代主任,等伱的编制正式地转入到人文社,再帮你把这个‘代’字去掉。”
方言挑挑眉,不知不觉地又前进一小步。
“虽然你的职权比不过副主编,但我和剑青同志都会全力支持你的工作。”
王朦语气认真道:“而且你在编委会的地位跟周明、王朝垠他们是一样的。”
方言眼神闪烁:“新的编委会?”
王朦点头:“年后我们就会改组《人民文学》的编委会,新老成员交接接力棒。”
“我是这么想的,既然成立了新的编委会,就该有新的气象。”
方言道:“不如以本刊编辑部的名义,来一个开年宣言,向读者阐明您的办刊理念。”
“正合我意!”
王朦哈哈大笑起来,从抽屉里拿出早已起草好的主编宣言。
方言定睛一瞧,题目叫《不仅仅是为了文学——告读者》。
既写着“文学应该对于世道人心、对于社会进步的关注”,也写着“支持和鼓励一切能使我们的文学表现手段更丰富和新颖的尝试”,大力倡导艺术的革新,向文学新人敞开杂志的大门……
“总之就是‘不拘一格,广开文路’。”
王朦道:“不管是周明的路线,还是王朝垠的路线,只要是有利于《人民文学》,有利于华夏文学,我就不管什么乱不乱的,统统支持,你觉得怎么样?”
“我看是不是可以加上一条?”
“哪一条?”
“《人民文学》不会忘本,更不会忘记人民。”
方言悠悠道:“我们希望奉献给读者的是亿万人民的心声和时代的壮丽而又斑驳的画卷,我们欢迎的是那些与千千万万的人民命运休戚相关、血肉相连、肝胆相照的作品……”
“好!说得好!”
王朦一拍大腿,“这条你帮我加上,看看加在哪里合适。”
方言接过他递来的钢笔,仔细地斟酌了会儿,直接在稿纸上修改了起来。
“还有件事,我要事先跟你打好招呼。”
王朦边看,边说到了《人民文学》编辑部的分工以及不同编辑们的作者约稿区域。
通常而言,每个编辑除了自己手头上固定的作家群以外,还有来自期刊这个平台积累的人脉和资源,根据划分区域的所在,就能看出编辑在整个编辑部里的话语权和地位。
《人民文学》里最重要的是京津冀这三个文学重镇,目前由刘剑青攥着。
其次是湘鄂豫和江浙沪,分别是王朝垠和周明管着,每个副主编就像手握重兵的司令。
说到这里,拍了下他的肩膀,“至于岩子你嘛……”
方言道:“我跟粤军、桂军、陕军它们都走得挺近的,要不我就管这三个地方吧?”
王朦说:“也好,本来我是想让你来管华南和西南这一块。”
方言追问道:“包括川军?”
“对,川蜀文坛这些年表现得相当亮眼。”
王朦说:“可是《人民文学》在川蜀的底子薄,基本上没挖掘出几个人才,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