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356章:突击炮
困难,但是通过性强大,这方面轮子可比不了履带,中国周围又不像欧洲那边的大平原,咱们的战场可都是崎岖不平的烂地,轮式装甲车的机动效果到底怎样,一部分人还是表示怀疑的。



但陆军觉得通过性可以通过设计改善,问题不大,对于这种武器来说,产量和造价更重要些。



既然如此,兵工署也只好这么下去了,接下来,陆军开始提要求了:



第一,布局应为4x4或6x6;



第二,最大行程不低于300千米(公路);



第三,炮塔须可兼容两种火力配置,一门105步兵炮(或者75山炮)或一门20机炮;



第四,正面装甲和侧面装甲均能抵御大口径机枪弹;



最后,采购价不能高于8000圆。



这个性能倒也罢了,还不算是过分,让兵工署难绷的还是造价,八千圆,这个价给的实在是太低了,一门105步兵炮都要t六七千,一辆车才给八千,不干了。



最后,陆军只好将价格放宽到九千圆,而海军在此时也正好过来插了一脚。



海军就要大方多了,主要是规模小,用的少,因此海军希望基于三三式坦克的地盘设计一款通过性能好的款式,主要用于侦察使用,价格也抬到了一万二,相比于造价一万五千多的三三式轻型坦克,这个“经费”确实是宽裕。



而在历时一年多的时间,各家公司最终还是拿出了自己的设计,而过了初筛的还是经验老道的腾骧公司的产品。



而这最后的设计反倒是与法国人的潘哈德有了那么一些共通之处。



这辆试制1936年式轮式火力车长475米,宽23米,全重75吨,采用四轮布局,车体中部和前部有两个辅助轮,辅助越野。



该车在车体正面布置了30°倾角的13倾斜装甲,车体侧面、尾部和底部则为7~10不等的装甲。



车上装有一座双人炮塔,六角形,正面(前三个面)为13°倾角20倾斜装甲、侧面(后三个面)则为13。



炮塔采用铸造工艺,而车身则用焊接工艺,焊接工艺的技术支援则来自首都第一重型机械厂。



除此之外,为了增强防御,炮塔正面附有一块炮盾,为26均质钢装甲。



而在装甲选择方面,炮塔采用的是表面硬化装甲,能够节省重量,而炮盾则使用更为廉价的均质钢。



动力配置没有什么值得关注的,搭载一台v形八缸风冷汽油机,安装的比较低。



两种武器则代表了这型装甲车的两个用途,第一自然是他本来的出发点,提供给步兵部队当作机动支援火力。



其上可以搭载105步兵炮,但出于节省资金,兵工署依然给陆军提供了另外一种选项——75山炮。



老旧的十年式75山炮的库存很足,等于不要钱,行程较短,在炮塔内也能活动的开,考虑到其他方面的影响,威力相比于105步兵炮其实也不逊色。



而且,十年式75山炮的改造比105步兵炮的改造要更方便些。



而另一类车型则是作为装甲侦察车使用,执行纵深侦察和火力侦察任务,这一方面主要是为了弥补三三式坦克的不足。



按照计划,侦察型车的武器为一门厄利孔s-cal60型20机炮,作为二十年代大量服役的一款机炮,国防军基本把它变成了营一级的火力,存量少说得有八九千门。



由于其防空性能一般,所以大部分部队都更喜欢把他当成对陆武器使用,那可带劲多了。



存量够大,威力足够,那自然就选它了。



哎,陆军提出这个计划本来就是凑活凑话就行,只要能满足需要,管他旧炮新炮呢。



而陆军对此也很满意,省去了不少人员培训的时间和经历,这两种武器没有炮兵没接触过,所有学校、训练营的教具都是这玩意儿。



在仔细的看了看之后,左念微蹲下身,指着车两边的小轮子道:“这是做什么的?协助车辆越野的吗?”



“是的,前面还有一对,这都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