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657章 东西对进的大捷
赵穆的妙计,得到了全体将领和谋士们的赞同。



尽管这主意是赵穆出的,但是具体实施起来,还是需要众人去的。



赵穆这一次只是为了疲兵,最大限度的降低城内精锐守军的战斗力。最后一次进攻的时候,自己再亲登城墙,为众人助战也不迟。



计划商定之后,众军也都开始去预备了。



而赵穆则是稳如泰山的坐在自己的中军大帐内,等待众人的好消息。



很快赵穆的十几万大军,便按照之前计划的那样,每三万人分成一个梯队,分别进攻幽州城的东,南,西三门。



等打的差不多了,便马上撤退,进行轮换,由第二梯队进行进攻。之后再由第三梯队进行进攻。



赵穆这如同“三班倒”的打法,确实弄得辽军人困马乏。



赵穆的军队可以三班轮休,而守城的契丹兵们,却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



而且招募麾下的将士们,也都指挥得当。他们有的时候就趁着城内的炊烟刚刚升起,元军正在吃饭的时候,马上就发动进攻,让他们连饭都来不及吃便抓紧过来守城。



而到了晚上的时候,赵穆这边也会用进攻的号角来让他们整夜整夜的不敢合眼。



每当赵穆这边的进攻号角响起,守城的契丹兵们便会动员起来。但最后的结果都是雷声大雨点小,要么赵穆这边只吹号不进攻,要么就是趁夜进攻的部队走到一半,还没靠近城墙便退了回去。



这一夜,守城的辽军们都是在这种虚虚实实的状态下度过的,他们甚至连眼睛都不敢闭上。生怕自己一睡过去,宋军真的就大举进攻,杀进城来了。



尽管城内的守军也猜到了这是宋军,故意施展的袭扰,疲敌之计。但赵穆用的是个阳谋,虽然被勘破了,他们也不敢轮班休息。



对于赵穆这种略显“不要脸”的手段,城内的辽军们早就怨声载道了。而且都痛骂赵穆这无耻的“熬鹰”战术。



因为现在的辽军就像是那只被训鹰人抓到的海东青一样,眼下就是比的谁熬得过谁。但赵穆这边人多势众,分三班倒的进攻,城中的辽军精锐在人数上占有劣势,他们怎么能熬得住呢?



赵穆这次的“熬鹰”战术,直接熬了城内的辽军五天。



虽然五天时间不算短,但对于攻城战来说,这五天的时间就太少了。



毕竟攻城战,一场仗打十几天很平常,打一两个月也正常。甚至国都之类的坚城,打上一两年都不算什么奇怪的事情。



因此大宋的将士们也没有人催促。而且大家似乎玩的都挺开心的。



之前前锋将军也问过赵穆,他们这种战术要用到几时,赵穆却说“不急,先跟他们耍耍”。因为只要赵穆将辽军的主力钳制在这里,那么东西两线对进的部队,就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压力。到时候三军合围,自己就算拿不下这座城市也无妨了。



正当赵穆这边慢慢地“熬鹰”的时候,东西两线也已经全面对辽国开战。



西线方面,忠孝王也已经拿下了云州附近的所有城池。



虽然宋军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在大宋众人眼中,只要能打赢,付出多大的代价也是值得的。而且忠孝王也给京城那边去了公文,一来报告了自己的战功胜果,二来便是让朝廷派遣二路大军补充自己的消耗。



而赵穆麾下的西凉铁骑倒是没有跟忠孝王会合攻略剩下的城池。



赵穆之前给王宪他们去过书信,他们这次的主要战斗目的是辽国的两京,只要击溃了辽军的主力后,不惜一切代,尽快包围辽国的两京,别让辽国的宗室逃了。



因此在打通了云州,大同的补给线,解除了被包抄后方的后顾之忧后,王宪和王进便兵分两路。



王宪率领麾下最精锐的党项骑兵和铁浮屠,直扑辽国的主城上都。



而王进则是率领一些步卒和轻骑,直奔辽国的中京。



至于东线的战斗也已经打响了,在得到了赵穆的进兵文书后,杨将军也是立即通知了女真部和慕容复方面,随后三家便一同起兵,直接打了辽军一个措手不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