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重的军阵只是前行,铺满荒原的脚步就足以让大地为之震颤,即便只是先行的五万大军,也一样呈现出遮天蔽日的视觉震撼,吴蜀终于再也没有任何退缩和避让,就这么毫无花巧的开始了最终的决战。
甚至于在黄巾一些未及清扫的角落,营寨附近还能看到些许十多天前的大战的痕迹,上一次的血迹还没有风化,新一次的激战就已经到来。
这一次的进攻,似乎与上次也没有太过明显的区别。
事实上,周瑜也很无奈,从上一次十几万的优势兵力进攻敌军五万兵力狼狈而归的时候,他就知道吴蜀彻底完蛋了,十几万打不过五万,三十万也一样打不过黄巾十几万的兵力。
如今大军集结兵力看似充足,但战场限定于黄巾营寨相对狭小的区域,这让吴蜀的兵力优势不能完全发挥,更多的兵力只能意味着吴蜀能维持更长时间的攻势而已,并不能决定战争的胜负。
如果说黄巾能舍弃营寨主动出击与吴蜀在开阔地形决战的话,那周瑜至少还能通过排兵布阵尽可能弥补双方的实力差距,而不是如现在这样绝望。
战争才刚刚开始,周瑜已经可以预见到后面的走向和结果了。
这一次率先进攻的先锋大军,却是刘备孙权所携带来的后方大军。
至于原本周瑜所率的十几万大军,早在十几天前就被黄巾吓破了胆,周瑜只能把军队重新混编以后方大军为核心组成新的军阵,如此才不至于让士兵们丧失冲锋的勇气。
就在吴蜀君臣一片凝重严肃的表情之下,第一波进攻的五万大军已经冲至黄巾营地之外。
干枯了十几天的黄土,终于可以再度得到鲜血的浇灌
十几天过去,黄巾的营寨已经得到完全的修缮和加固,上次在激战中破损倒塌的工事,这一次全都恢复如初,一些在战争中发现的薄弱处,现在也得到完全的加强,营寨的工事变得更加无懈可击,只是这样对吴蜀士兵们而言显得就有些绝望了。
营寨的外墙实际上是由两道竖起的墙组成,外墙是夯土垒砌拔地而起,内墙则是一个外直内缓的土坡状,这就在营墙创造了一个狭窄的通道,吴蜀士兵只能冲入通道绕行许久才能摸到营门,这整个过程他们都要经受站在土坡内墙黄巾的持续攻击。
行军打仗,其实最考验将领的不是如何作战勇猛,也不是摆出如何玄妙的阵法,而是做好后勤、训练、扎营这些基本功,能做好这些基本功,就足以称得上是优秀将领了。
而玄夏的军事专业化,便是把这一切基本要素都规范化制度化。
如今黄巾的扎营章程,可以细致到墙土用什么材料比例进行混制、墙体的高宽标准、营地的大小标准、内部设施的分布规定诸如此类的程度。
这确保了黄巾只要扎营,那营地的质量和功用绝对可靠合格。
这给吴蜀士兵带来的感受就是,眼前的营寨似乎不是一般的兵营,而像是城邑一般,这也正是一个优秀的营寨应该有的效果。
对吴蜀而言,这也是黄巾强大的一种体现,不管是什么方面,黄巾永远都能做到细致而完善,总是那样一副无懈可击的模样,这无疑是让人无奈的。
尤其是在黄巾变成了自己的敌人的时候,这种无奈更是令人绝望。
在军令之下往前冲锋的吴蜀士兵们,很快就感受到了这种绝望,眼前明明只是一座军事营寨而已,但给他们的感觉却像是坚固的堡垒一般不可撼动,每往前行进一步,他们就要付出不知道多少个生命的代价。
狭窄的墙道里,吴蜀士兵尽可能快速的穿行,只是站在营地内墙坡道上的黄巾密集的攻击,却让他们寸步难行。
尖利密集的长戟一轮轮的往下刺杀,吴蜀士兵只能奋力躲避,甚至都无法反击。
高低差的地形劣势,让他们根本无法做出有效的反击动作,只能这么被动挨打闷头往前冲,还没有冲到营门,一路上死去的人就数不胜数了,只有那些受伤却没有死去的人的嚎叫声,给这个战场增添了几分酷烈的气息。
然而这不是结束,在长戟背后,还有数不清的连弩发射,狭小的墙道让吴蜀士兵无从躲避,他们完全暴露在弩箭之下,沦为黄巾的活靶子,每一轮连弩发射过后,往往都能惊起一阵惨叫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