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巾的进攻退了,当江面之上,吴蜀联军的水师匆匆赶赴战场救援的时候,黄巾也就不做缠斗,立即收兵退回营地,一场大战很快也就消弭于无形
结果如同众人所料一样,黄巾这种程度的进攻不足以对现在的吴蜀联军形成威胁。
但这个时候没人能高兴的起来,他们都明白,这只是对岸的黄巾在表明态度,只要吴蜀的大军撤离襄阳,对岸的他们就要开始动真格攻打襄阳了。
“这些黄巾实在是狡诈可恨,知道我军要回援扬州,就如此逼迫,不管怎么样,这襄阳终究还是要留下部分兵力才行,不能白白让给对岸黄巾!”孙权恨恨的一拍前方栏杆,那咬牙切齿的模样,似是要把对岸的黄巾生吃了一般。
这个时候,刘备才从蜀中的战报中回过神来,这一下,他脸色变得格外阴沉:“我蜀国兵力亦十分紧张了,那黄巾也不知用了如何法子,竟能驱使张鲁发兵,如今蜀中兵力亦是不足,即便有剑门关天险拒敌门外,也不完全保险,朕当遣兵回援才是。”
这一下,孙权刘备两个皇帝都是相视无言,他们心中有种四处起火的感觉,黄巾要么不动,一动起来就令人难以招架。
三头都遭受威胁,也都不能不顾,这下本就不够用的兵力就更要分开来使,这不禁让他们对此战后来的走向充满了不祥的预感,如今局面之糟糕,完全让人乐观不起来。
孙权当然也能理解如今刘备难处,蜀中那是汉国大本营,重要程度比之荆州有过之而无不及,刘备不可能不救。
“蜀中不可失,恐怕朕不能把魏延留在此地了,只能把他调去剑阁!”
刘备心中很难权衡,襄阳和剑门关皆要守备,吴国也不能不援助,自己兵力和将领怎么都不够用,如此权衡许久,他最终还是更加看重剑门关。
蜀中无论如何也要保住,那是最后的退路!
孙权闻言,微微一叹:“汉皇苦衷朕心明白,既然如此,朕也留下万余精兵于襄阳守备,再择将领留此镇守,配合贵军一同作战,或许可安定襄阳。”
刘备很快也就明白孙权意思,如今三路起火,大家手里的兵力只能精打细算来用了。
好歹襄阳有水路阻隔,而剑门关本就是首屈一指的险关,这两处安放少量精兵,再辅以一般军队勉强也能用,没有好的将领,那就各自凑一凑,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也就是了。
点了点头后,刘备往身后阵营看去,诸多将领之中最后看到一人:“既然魏延要回援剑门关,那此地就由廖化率军与吴军一同镇守,你可有信心保证襄阳不失?”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眼下汉国缺乏将领,廖化自是当仁不让,立即站出来:“有臣在此,可保襄阳无碍!”
刘备闻言,便也点了点头,既然吴军留了一万精兵,那廖化带领的一支蜀军战力也就不必太强,这样省下来的一点战力可以匀给其他地方。
如此精打细算,恨不得把士兵都掰成两半来用,未免让刘备心中悲凉。
只是这个关头,局势再怎么险峻,自己也只能将就前行了。
安排好自己这边之后,刘备便看向了孙权,而孙权也会意过来,同样在自己身后阵营看了起来,显然也是要点将留用。
一眼看去,吴军将领情况即便比蜀军好些,却也好不到哪里去,重要的大将必须自己带回去打黄巾主力,下面的中层将领堪堪能用。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吴军将领之中,有一人的心脏砰砰跳了起来,而他正是邓当。
这一瞬间,邓当就意识到,这是自己做出抉择的时候了,若是真的死心塌地去投效黄巾,那现在就是极好的机会,或许自己能为黄巾立下大功。
可是,真要这么选择吗。
邓当或许算不上什么君子,却也不耻于做那反复小人,只是一边是自己效忠的吴国,一边是河对岸等着喝酒的妻弟,这两难抉择实在是内心煎熬。
而且内心之中,他又何尝不明白,吴蜀只是将将要沉的破船,这也难免让他犹疑自己的忠心还能有多大意义,若是能够逆天改命也就罢了,现实却是自己什么也改变不了。
终究,他也不是能坦然为国尽忠的真正义士,来吴国也就是个臭打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