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321章 斗智斗勇?
在长安,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历史上的帝国双臂、绝代双骄之一的卫青,已经开始朝着人生巅峰而前进。



而在数千里外的河南地,一场结局早已注定,却也注定惨烈的大战,真随着一面城墙拔地而起,而逐渐临近。



——博望城,已经正式动工起建。



按照少府的预案,博望城一如中原城邑,四四方方,各正对东南西北;



城东西十里,南北六里,内部可容纳军属一万户。



城外,于城东、城西各设兵营,分别入主五千常备戍边卒。



至于城中,将来便会是这一万朔方戍边卒,所对应的一万戍边家庭。



有点像后世的军户;



但不同于那世袭罔替,躲都躲不掉的军户制,博望城这种模式,更像是秦时移民实边,以消化新服之地的政策。



——现如今的南越王赵佗,便是这个政策下的产物。



曾几何时,赵佗奉始皇之令,以副官身份随主将任嚣,率足足五十万‘大军’南下;



这里的五十万大军,自然不会是五十万训练有素,久经沙场的精锐,而是五十万接受过基本军事训练,却大都没有上过战场的老秦良家子。



这五十万人到达岭南,并为秦开疆拓土之后,既没有功成而归、班师回朝,也没有回到原籍,而是就地留守,成为了秦庭迁往岭南地区的第一批移民。



平日里,这些人也种地劳作,过着寻常农户一般的生活。



有事时,他们却也能随时发挥老秦人的光荣传统:扛起锄头便是农,拿起长戈便是兵!



后世人常说:秦之亡,恰恰是其制度过于先进,导致严重不符合时代背景、文明进程,以至于‘步子跨的太大扯到了蛋’;



从当年,秦对岭南之地的开发方式,其实就不难看出这一点。



——赵佗带着那五十万人,在岭南地区的开发,不就是后世新时代,华夏文明依旧在用的生产建设兵团嘛!



两千多年后,新华夏依旧还能捡起来用,甚至还能发挥相当效果的制度,放在这两千多年前的时代,能不‘扯到蛋’嘛……



至于如今,刘荣决定在博望城驻扎的两部都尉,有别于后世朱明时的军户,以及新时代兵团的,则是相较于后二者,将来长期驻守博望城的这两部都尉,重心更多还是在军事上,而非农业生产、建设之上。



——原则上,长安朝堂不会完全切断对博望城的后勤、辎重输送。



该给的军粮半点不少,还是会发放到将士们手中。



唯一的区别在于:其他部队的将士领了军粮,就可以安安心心打仗,非但不用担心自己吃不饱肚子、会饿着肚子上战场,甚至还能有余力照应家里。



而博望城这两部都尉,则是在领了军粮之后,可以安心的完成上级下达的军事任务:种地。



没错;



对于博望城这两部都尉而言,种地,并非生活所迫,而是军事任务!



原因也很简单:华夏民族的血脉,始终带有‘能种地的地方才能生存’的认知。



刘荣要做的,就是通过军事命令,来借这两部都尉将士告诉天下人:河套,是能种地的;



而对华夏人而言,能种地,自便意味着能生存。



如此一来,日后无论是长安朝堂决定向朔方郡移民实边,还是对博望城加派类似的‘耕战’兵团,阻力都会小很多。



至于将士们在博望城附近开荒,所得的田亩和作物收获,刘荣也十分大方:田,谁开垦算谁的;



粮,谁种出来算谁的。



换而言之,‘种地’这一项军事任务,非但能为博望城守军将士带来稳定的副业收入,甚至还能让他们轻而易举之间,便置办下相当不菲的田产。



固然,河套地区并不太适合种地。



准确的说,是相较于开荒耕作,这片土地,更适合畜牧业的发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4)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