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266章 削藩
中势力、坐稳了王位,都已经促成既定事实了,再给朕补了一封‘请求即位’的奏疏,朕也绝不会驳回。



很显然,这种象征性的‘批准’,与其说是长安朝堂承认诸侯王继承人的王位合法性,不如说是诸侯王和天子互相给彼此个面子。



——寡人承认你天子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承认寡人是你汉天子的臣;



作为回报,你也得承认寡人是合法即位,是你汉家的宗亲诸侯。



说的再简单点,就是我给你忠诚,你给我名分。



这种交易性质,且明显不具备现实意义的‘承认’‘批准’,显然无法和天子审查王太子,乃至其他诸侯王子,并判定诸侯王储最终候选人的背书相提并论。



所以,说这种操作模式对诸侯王大有裨益,完全算不上夸大其词。



反过来,对于长安朝堂——尤其是天子本人而言,这种做法的好处自然更是多到数不清。



就拿如今,汉家客观存在的朝堂中央-关东诸侯两级关系为例;



在吴楚七国之乱后,长安朝堂中央与关东宗亲诸侯,便陷入了一种极为微妙的对立。



长安朝堂想的,自然是吴楚之乱得意平定,而且是在极短的时间内,以朝堂中央的压倒性优势迅速平定!



关东宗亲诸侯当中最强大、最危险的刺头都已经被剔除,剩下的小瘪三,难不成还能对长安朝堂中央说不?



于是,自先孝景皇帝三年,吴楚之乱平定至今,短短三年的时间,长安朝堂不知出现了多少针对关东宗亲诸侯,且堪称‘异想天开’的提案。



什么剥夺诸侯王任命官员的权力啊~



什么,剥夺诸侯王拥有卫队的权力啊~



甚至是剥夺诸侯王收取农税的权力之类。



这些倒还不算太离谱——自吴楚之乱平定之后,长安朝堂已经在稳步推进这些削藩政策了。



比如诸侯王任命官员的权力,已经从吴楚之乱前,除诸侯国相、内史、中尉——即‘诸侯三公’外皆可自主任命,降格到了只能自主任命比二千石及以下官员。



在过去,其实连诸侯三公,即王相、内史、中尉,诸侯王都可以‘举贤不避亲’,甚至直接先任命,然后找长安朝堂补一道手续。



太宗孝文皇帝入继大统之时,那位害的齐哀王刘襄与皇位失之交臂的王舅驷钧,便是彼时的齐王相。



但现在不可能了。



汉家现如今的宗亲诸侯,非但无法举荐,乃至违规任命国相、内史、中尉,甚至还被剥夺了‘以母族外戚为班底’的特权。



自吴楚乱平,孝景皇帝便已定下铁律:诸侯王相、内史、中尉,一不取诸侯亲族,二不取籍贯本地者,三不取德行不长者。



至于留给诸侯王的比二千石及以下级别的官员任命权,也仅仅只是权宜之计,给诸侯王留一个缓冲、消化空间的同时,采取层层推进的准则。



——孝景皇帝弥留之际,已经给刘荣交代了:加冠亲政之后,第一时间开始着手,剥夺诸侯王任命比二千石级别官员的权力!



之后以五年为一周期,在十年之内,先后剥夺诸侯任命千石、六百石级别官员的权力。



千石、六百石,什么概念?



如今汉家,大县县令秩比千石,小县县令最低秩六百石。



连六百石级别的官员,都不再允许诸侯王自主任命——连一个县令都不许诸侯王钦点!



真做到这一点,那汉家的诸侯王,也就和彻侯没什么区别了。



除了官员任命权,汉家削夺诸侯王权柄的第二个重点,无疑便是兵权。



和官员任免权一样——对于剥夺诸侯王兵权,长安中央也同样采取稳步推进的准则。



吴楚乱平后,孝景皇帝砍下的第一道,便规定诸侯王也和领兵将帅一样:非天子诏书、调兵虎符同在,便不得擅自调兵超过五十人!



接下来的第二刀,便是刘荣即将在肉眼可见的将来,要制定的‘限定诸侯王亲卫规模在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4)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