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一百九十七章 识时务者为俊杰
,给威和郑邑重臣们的冲击是巨大的,



()



dld第一百九十七章 识时务者为俊杰



第(3/3)页



于是当毛遂伸出橄榄枝时,威便当即接了过去;哪怕是郑邑之内,重臣之中反对投靠郭猛的人也不多,更多的只是质疑是否要如此光棍的投靠。



简单地说,不过是投靠的姿势问题,而不是需不需要投靠,毕竟郑邑国人在这数十年里孤军奋战,实在是累了,既然有条大腿伸过来要接纳自己,干嘛不投了呢?



当然



已经投靠了郭猛的威可并不是啥都没干,直接躺平;相反他力排众议,跟随毛遂一块赶到了瑕邑。



“武城封君与吾有旧,不妨由吾说服此君。”



武城城邑在郑邑东面约十七里位置,也同样紧邻渭河而建,位于渭河以南,城邑人口约为三千人,并不大;而其能存活至今,情况其实与郑邑大体相同。



“若能将武城城邑一块说服,当大功一件。”



“只是武城封君所获奖赏,当居于汝之下。”



武城再怎么说地位都不及郑邑,郭猛也是早早划出上限,一方面也是向威表达了自己对威的尊重。



当然也是对威的敲打,威若成功说服武城封君投靠,自然武城封君也少不得要感谢威的引路,少不得便会勾搭为新的同盟;而郑邑加上武城的人口,若威并未扩大的话,则合计有八千左右人口,与瑕邑现有人口相比,已然能达到三分之一,即便能将晋国等国战争难民带回国内,这两座城邑的人口依旧相当于瑕邑人口两成有余。



不过旋即郭猛便是自嘲,自己尚且没拿下武城,何必想得如此长远?



虽然武城城邑不大,但是却离潼关更近了,不过七十多里,若狄戎南下,显然从武城城邑派人赶回潼关报信也会更容易些,快马若是没有受到拦截,当能在一个时辰内赶回潼关。



当然威为了在郭猛面前留下更深的印象,并不仅仅只出了这么一个意见。



“据闻



瑕邑铁器甚多,若能将武城城邑拿下,何不沿郑邑至武城渭河河段筑高半丈河堤,以作御敌之用?”



dld
(2/2)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