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百零七章:朱允炆:全体看我!我宣布个事!
【朱允炆信赖方孝孺,而方孝孺则建议皇帝用《周礼》制度来重新界定官僚制度中大小诸司的品级和阶勋。】
【为了将天下读书人散了的心,重新缝合起来,方孝孺建议朝堂应该归还文官应有的地位。】
【在方孝孺的建议下,朱允炆重新修订官制。】
【升六部尚书为正一品,设左右侍中,位列侍郎以上。】
【文翰、文史二馆,增设正心殿学士】
【改都察院为御史府,改都御史为御史大夫】
【罢十二道为左、右两院,改通政使司为寺,改大理寺为司。】
……
{这是在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后,六部尚书第一次被提到与都司同级的地位。}
{要知道,朱元璋在废除宰相制以后,仅将分掌天下各项政务的六部尚书的品秩定为正二品,武官地位则高于文官。}
{比如中央的五军都督府的左右都督的品秩都是正一品。}
{朱允炆大幅提升文臣地位透露出一个信号,那就是抑武崇文。}
{文官制度的修订预示着文官之治的开启,所以根子找到了。}
……
大宋
“物极必反,物极必反啊”
这文臣明显是在忽悠小皇帝放权啊。
说好听点,要他垂拱而治啊。
“这皇帝还是年轻。”
赵匡胤感觉这大明也要走宋朝老路。
倒不是文官哪里不好,实在是老朱压制的太狠了。
这势必会遭受反噬。
“崇文抑武……抑不得啊。”
……
【对于齐泰、黄子澄和方孝孺来说,建文帝对他们的倚重与信任,给了他们无穷的动力。】
【可惜这种动力并没有及时转化为治国的效率。】
【文人的高度热情换来的却是政治上的不成熟和冒进。】
【新帝即位,百业待举,甚至连建文的年号还没更改,朱允炆就将削藩一事提上议事日程。】
……
天幕上。
年轻的朱允炆看着底下的官员,脸色不虞。
而官员视若无睹,慷慨激昂道:
“藩王们骄逸不法,违犯朝制,不削,朝廷纲纪不立。”
“削之,又伤了陛下与藩王之间的感情。”
“想要天下长治久安,不妨采用汉时贾谊的谋略,多建诸侯,以分散其力。”
……
【当时朝廷在削藩问题上分为了三派】
【一派以齐、黄、方三人为代表的强硬派】
【认为必须用强硬措施才能削藩,必要时采取武力讨伐,一劳永逸地解决藩王问题】
【第二派是以前军都督府左断事高巍和户部侍郎卓敬为代表的温和派】
【建议建文帝对各地藩王实行更改封地的措施,比如把南边的藩王和北边戍边的藩王互相调换】
【把北方诸王的子弟分封到南方,南方诸王的子弟分封到北方。】
【岁时节日经常馈问这些藩王,贤者下诏褒赏,骄逸不法者,初犯容之,再犯赦之,三犯不改则告太庙废黜之。】
【使藩王之权不削而削。】
【最后一派则是反对派,就是反对朝廷削藩。】
【不仅反对削藩,还要求朝廷要以更加优厚的条件去厚待这些藩王们。】
【这一派以御史郁新等人为代表,他们认为分封政策是太祖皇帝所立,其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