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50年二月,河东之地发生强烈的地震,五千余人死于此次灾难。】
【当年也正值全国各地自然灾害频繁的时期,旱地久旱而不雨,水涝灾害久不停息】
【刚刚登基八个月就面对国家和百姓遭受如此深重的灾难,李治并没有选择退缩,而是承担起了一个帝王应有的担当。】
【积极救灾,免除三年赋税。】
【并言:“朕初登大位,因政教不明,遂使晋州之地屡屡发生地震,这都是由朕赏罚失中、政道乖方所致。卿等宜各进封事,极言得失,以匡不逮。”】
……
大唐。
李世民看着眼前这个拿鼻孔看着众人的小崽子,手心发痒。
“哼哼哈哈哈!大兄看到了吧!”
“永微之治!”
“虚心纳谏!”
“勤勉朝政!”
“仁爱百姓!”
“你九弟厉害吧!”
小李治叉着腰,也不管众人奇异的眼神。
反正这里自己肯定是当不上皇帝了。
牛逼一会儿是一会儿!
此时不装,更待何时!
至于说会不会挨打……
今天就是屁股开花了!
这个剑!
朕也要贩!
“那叫徽。”
李承乾平和的笑着纠正道。
小李治叉着腰僵住了。
“那个不叫微吗?”
长孙皇后掩嘴轻笑,对小李治身旁小兕子招手道:
“小兕子快到阿娘这里来。”
小兕子看了看小李治,满脸嫌弃。
“九兄好笨,小兕子要离你远点,否则会变笨的。”
随后扑到长孙皇后的怀里。
小李治人都灰白了。
装了吗?如装。
李世民看的好笑又好气,同时心里也有些许安慰。
这时的小儿子将事情挑明,这件事就不会成为一根刺扎在兄弟二人之间。
而此时的承乾。
李世民微微看向自己的大儿子。
一脸温润之意的长子毫无半点成见。
全不像天幕里的那种偏执阴狠。
他不知道自己给承乾都安排了些什么,又使他都经历了些什么才变成那般模样。
但现在……
朕绝不允许那些事情再次发生!
……
【公元651年,以长孙无忌为首一众大臣把奉敕修订好的律、令、格、式的新版本奏报李治。】
【当年九月诏令向全国颁布新法。】
【新法经过全面修订,成为唐代一系列法律当中最重要和影响最大的法律之一,称为《永徽律令》。】
【公元652年,李治大量招揽有学识的人,对唐律规定逐条进行解释,最后由长孙无忌等人将律文和解释编撰在一起,编成一部能用于法制教育的详细的刑法官方注释。】
【这部形式稍作变动的疏义,就是流传至今的《唐律疏义》。】
【它在此后的几百年里,一直是刑法的权威性注疏。】
……
{《唐律疏义》是唐高宗秉承李世民遗训,按照《贞观律》的立法原则修订的。}
{直至唐玄宗时期,百姓与官员仍然认为《贞观律》与《唐律疏义》是并行的。所以《唐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