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6章 李善长的怨愤
自从赵瑁被禁足,朝野都在盯着他家,等着锦衣卫啥时候上门拿人。



所以毛骧过来抓人,并没有引起什么风波,就连赵瑁自己都很坦然。



身后事已经安排好,进了诏狱供出一些弃子,等死就可以了。



为了让自己死的体面一些,他已经想好了自杀的办法。



王志、麦至德等人收到消息,心中都不禁一沉。



从某个角度来说,被抓的反而可以做到坦然赴死,没有被抓的才是最忐忑的。



只希望一切都能如计划那般,成功断尾求生。



第二天早朝,朱元璋照例处理了一些政务之后,毫无征兆的谈起了一件事情:



“咱准备册封雄英为太孙,诸卿以为如何呀?”



朝堂霎时间安静下来,许多人甚至连呼吸都放轻了许多。



立皇储,哪是他们这些臣子敢置喙的。



以前或许有人敢发表意见,但自从胡惟庸案之后,这样的人在朝堂已经基本绝迹了。



众人将目光看向朱标,也就只有他能发表意见了。



朱标并不意外,他早就猜到自家老爷子要做什么,只是没想到会这么着急。



雄英昨天才刚断药吧,真是一刻都不想等啊。



“父皇,雄英乃嫡长孙,理应立他为太孙。然《皇明祖训》规定,宗室子弟十岁方可封爵,雄英年岁不足啊。”



有了朱标开头,不少人也表达了差不多的意思。



朱元璋并没有生气,他能看得出来,这些人是在维护《皇明祖训》的规定。



规矩不能轻易破坏。



要是他这个制定规矩的人都不遵守,后人就更不会遵守了。



不过他既然提出册封太孙,自然也考虑过这个问题,已经找到了规避之法。



“《皇明祖训》规定的是皇室宗亲,太孙乃储君,何时册立不受此规约束。”



这就叫最终解释权。



群臣顿时哑口无言,虽然朱元璋有些强词夺理,但真要细说确实不违规,还很有道理。



君就是君,臣就是臣。



宗室亲王那也是臣,君和臣岂能用一套规矩。



况且太孙早立本就是他们乐于见到的,如此就不用冒险下注,直接效忠太孙就可以了。



见群臣都无话可说,朱元璋心下不无得意。



看看,咱就是有先见之明。



这时李善长出列道:“早立太孙有助于稳固江山社稷,臣附议。”



朱元璋大为高兴,还是老战友靠谱啊。



有人带头,越来越多的人站出来附议,其中尤以常遇春和蓝玉一系,最是积极。



作为太孙的亲戚,之前他们不敢吭气,生怕给人留下外戚干政的印象。



这会儿李善长带头支持,还有那么多文武站出来,他们就再无顾虑。



这么多人都支持了,剩下的人自然不敢不支持。



于是立太孙之事就此定下。



朱元璋那叫一個开心,大笑道:“哈哈,既然诸卿皆无异议,那此事就此定下。”



“太史令,选一个黄道吉日,将咱册封太孙之事昭告天下。”



太史令大声唱道:“臣遵旨。”



这时,李善长又说道:“按照《皇明祖训》,太孙当为允字辈,是否在册封之前先为其更名?”



他并没有别的意思,只是觉得先改名再册立,能免去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假如先册立后改名,那册立诏书上写的就是原来的名字,说不定就会被有心人利用。



朱元璋却心生不悦,咱刚才都已经说了,君和臣不同,你是真听不懂还是假装听不懂?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