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481章 离家五十几年,我终于回来了!
上,邓世泽隐隐有些担心的问道:“老九,我们这么大张旗鼓的回家乡过年,要是消息传开了,会不会对允衡和允嵩的工作产生影响?”



邓世荣笑着说道:“大哥,如果是在六七十年代,别说是大张旗鼓的回来过年了,哪怕是被人家知道我们有港台关系,恐怕我们家都要吃不了兜着走了。



不过,如今形势不一样了,现在有港台或者海外关系,不仅不会有害,反倒是有益,对于他们的工作不会有什么影响的,就算有那也是好的影响。”



邓世泽松了口气道:“那就好,我就怕给你们带来麻烦,我之前几年一直压着没有回来,也是有这方面的顾虑。”



邓世荣道:“六七十年代的那种形势,我估计永远都不会再出现了,现在国内就一个声音,那就是发展经济,咱们国家已经落后了那么多年,是时候奋起直追了。”



邓世泽道:“国内六七十年代发生的事情我只是道听途说,听说从上到下,不知道有多少人被害,社会乱成了一锅粥,不知道这是真是假?还有,当年我们村有没有什么变化?”



邓世荣点头道:“那个年代确实非常乱,多亏了有周公,要不然国家真的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当年我们村也受到了很大影响,有一部分人就跟疯了一样,拿着鸡毛当令箭。



具体的不能多说,反正那个时候,大家都是夹着尾巴做人,连句抱怨的话都不敢说。”



虽然自家兄弟说得语焉不详,但邓世泽还是听出了那个年代的可怕,不由得叹气道:“咱们国家还真是多灾多难啊!”



邓世荣道:“一切苦难都已经过去了,以后国家会越来越好的。”



兄弟俩天南海北的随意闲聊着,不知不觉就聊到了唐玄宗李隆基。



邓世泽道:“李隆基早期还是很厉害的,开创了开元盛世,如果他能早死二十年,那他就是青史留名的明君了。”



邓世荣惊讶道:“大哥,没想到你还懂历史?”



邓世泽摇头笑道:“我也就一知半解,主要是退休后闲着没事,就看了一些史书,谈不上懂历史。”



“那也比很多人强了。”



邓世荣赞了一句,随即感慨道:“其实这就是人性,很多人在奋斗初期,都是英明神武的,就拿李隆基来说,他前期确实是一位难得的明君,开创了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开元盛世。



这开元盛世真的是太辉煌了,在这期间唐朝在各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国力空前强盛,社会经济空前繁荣,人口大幅度增长,商业十分发达,国内交通四通八达,城市繁华,对外贸易十分活跃,波斯、大食商人纷至沓来。



开创出这样的盛世,想要保持最初的那种奋斗心态,真的太难了。



所以,真不怪李隆基晚年享乐,这努力了大半辈子,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老了想享受享受,这是人之常情。”



邓世泽点头道:“这确实是人之常情,如果在李隆基有生之年朝政一直稳定的话,那倒没什么好说的,主要是他的晚年发生了‘安史之乱’,让经济发展达到鼎盛的唐朝直接由盛而衰,这才让人觉得可惜。”



在兄弟俩聊着历史的时候,其他晚辈都在旁边安静的倾听。



邓允福五兄妹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他们读书时的台湾史,还是作为中国史的一部分,所以历史书对于中国的各个朝代都是有详细介绍的,对于中国古代史中大名鼎鼎的开元盛世,他们还是知道的。



不像后世,为了去中国化,台湾当局真的是无所不用其及,在新版的历史教科书中,中国史部分第1章“从商周到隋唐的国家与社会”的正文只有4页,总共1600余字。



在“从部落到封建”一小节中,完全不提夏朝的概念,仅用300字将商朝到西周的历史一笔带过。



“从封建到帝制国家”一节中,东周到汉末的千年历史只用800字讲述。



正文随后直接跳到了汉武帝独尊儒术、魏晋九品中正制及隋唐科举制等内容。



不仅如此,武王伐纣、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楚汉相争、黄巾起义等重要历史事件均被删去,三国、南北朝等历史时期只字未提,汉武帝等重要历史人物一笔带过,只有秦始皇及法家等内容稍有提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5)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