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473章 谢导的震撼
上海。



一位古稀老人正在为电影资金而发愁。



这位老人不是别人,正是《鸦片战争》的大导演。



原本,这位谢导根本没有拍摄《鸦片战争》的计划,但是他去年在接到朋友邮来的信件,信中朋友表示1997年香港回归已指日可待,中国电影界不能对这一伟大历史事件无所作为。



就是朋友的这一句话,令谢导深受触动,才诞生了拍摄《鸦片战争》的想法。



众所周知,香港就是因为鸦片战争失败,才被割让给英国的。



如今香港马上就要回归了,拍摄一部《鸦片战争》为这个伟大历史事件献礼,确实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然而,这几年正是国产电影最艰难的一段时间,一部投资上亿的大制作,别说谢导没有那么多资金去拍摄,就连当时实力最强的几家国营大厂,北影、长影、上影、八一厂……也没一家有能力去拍摄。



因为在1993年1月5日,为贯彻实施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广电颁布了《关于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及其实施细则,俗称“3号文件”。



里面规定,将国产片原有的统购统销,改为由制片厂直接面向全国32个省级发行公司自主发行。



制片生产上,以前是主管部门按照各制片厂的年度计划拨款组织生产,从3号文件开始,没人给钱了。



过去电影制片厂那种等、靠、要的好日子,也就从此一去不复返了。



他们得学会自定计划、自筹资金、自负盈亏的市场化生存。



据“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基金”1991年的统计,该基金1992年计划投资2000万元拍摄19部故事影片,平均每部影片的制作成本只有100万元多一点,还不到港台合拍片的一个零头。



到了1995年,北影厂计划年度出品国产片14部,总投资2800万元,平均每部影片的制作成本仅200万元。



在这种情况,谢导心里比谁都清楚,想要在原有体制框架和制片模式下,用一两百万的小成本来拍《鸦片战争》,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所以,从他决定拍摄《鸦片战争》开始,就一直在为资金和外景拍摄而头痛。



其实,筹拍《鸦片战争》,谢导确实得到了不少省级领导的支持。



从今年5月份开始,到《鸦片战争》开拍前的一年时间里,由相关部门牵头,前后一共召开了5次《鸦片战争》协调会,将本片的筹备和拍摄,列入上海重大文化艺术工程给予资金扶持。



这样的操作,在上海电影史上,也是史无前例的。



但截止目前为止,公司收到了来自广州珠海区的一笔捐款,数目是与香港回归日期吻合的199771元。



此外,还收到港澳人大代表、香港某位企业家的个人捐款人民币10万元。



这些钱,尽管寄托着捐赠人对《鸦片战争》的厚望和期许,但对于庞大的筹资计划来说,实在是杯水车薪。



在宣布筹拍《鸦片战争》之前,谢导知道筹资上亿资金肯定非常困难,但也万万没有想到会难到如此地步。



就在谢导着急上火的时候,他接到了一个来自广西的电话。



次日,谢导便带着几位主创人员直奔机场。



在候机的时候,就有老友忍不住问道:“老谢,你带我们一起飞往广西到底是为了见什么人啊?看你一脸激动的模样,难道是资金的事有眉目了?”



谢晋想起昨晚接到的那个电话,满脸兴奋的说道:“没错,这次广西行如果顺利的话,那我们就不用再受资金困扰了,而且外景也有了眉目,具体的我也不清楚,等到广西见到正主了,就知道了。”



其他几位主创闻言,也都跟着高兴起来。



他们看到老友为了拍摄资金和外景变得愁眉苦脸的,心里也挺不好受的,可惜他们能力有限,上亿的资金他们就是想帮忙也爱莫能助,如今看到老友筹资有了突破性的进展,自然也都为他高兴。



“老谢,你就别卖关子了,这次咱们到广西,到底要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5)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