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希锦正打算让韩国栋有话好好说,却见他停了下来,很是肃穆:“陶文烨还与你说了什么?”
原是这回事,“没有,就说了那一句。”
苏希锦八卦地凑过去,“师父,你说赵王不是贤妃的孩子,谁才是?”
“想知道?”
她点头,“想知道。”
“你附耳过来。”
“是谁……哎哟!”
刚伸过头就被他赏了一个爆栗,苏希锦捂着头痛呼。
韩国栋冷笑,“教了你这么多年的书法,三年就全还给了我。”
苏希锦怀疑他在公报私仇,但她没有证据。
“上茶。”
“是,”双手捧杯,狗腿地奉上。
韩国栋敞开腿,优哉游哉,“你递的信我看了,想法是好的,只还得各位将军从长计议。”
“这些年不打仗,军中配给充足。一但打仗,这些东西还是得备上。”
什么炊事班、医疗兵,前者还行,后者需要时间来培养。
“至于蔬菜,”他拉长声音,似在思考,“非必要东西,行军打仗需简装出行,若真想吃,就地拧两把野菜就是了。环境好,还能与附近的农家购买。”
蔬菜自然重要,不过能吃饱更重要,苏希锦明白他心中所想,“其实可以将菜风干,等到冬日时泡上就可以吃。”
只不过条件艰难,军队需求大,究竟适不适合,还得实验过了才知道。
见他没有其他要说的,苏希锦便告辞离去,走到门口,又听他言,“你如今回京,多方人马盯着,要多加谨慎,凡事多考虑一二。”
估计是怕她贸然去查贤妃之事,叮嘱两句。
俗话说,“好人有好报,恶人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不嘉乐公主就为她的恶行付出了代价。
这日早朝,众人例行禀告公事,鸿胪寺卿突然记出一则信:吐蕃主动与陈国交好,点名道姓让嘉乐公主和亲。
信一念完,众人就暗道吐蕃皇室不要脸,平日里骚扰边境不说,现在还要陛下送最疼爱的闺女伺候他们。真是无下限。
众人屏息,没有人敢头铁地主动发言,都等着周武煦点名。
周武煦面色平静一如往常,眼神从众人身上一扫而过,最后停在几个儿子身上。
“昔年政通人和,国泰民安,唯有吐蕃时扰边境。而今吐蕃要求联姻,你们几个如何看?”
这是陛下第一次明面直问几个儿子,有眼睛的人都看得出来他心中的考量。
陛下登基十三年,至今未立太子,如今陛下年过不惑,是不是终于松口了?
底下众人均蠢蠢欲动。
身为老大的吴王,想着周武煦素日对和亲的态度,心里有了一番计较。
遂第一个站出来为几个弟弟打样,“回父皇,儿臣以为不可允吐蕃之求。吐蕃目中无人,常年扰我陈之边界,若允其所求,必然助长其气焰,此其一。其二,嘉乐自幼在庵里长大,好不容易才有机会承欢膝下。吐蕃之举,有夺父皇所好,挑衅于陈的意味。”
周武煦点了点头,“你以为该当如何?”
“安能看亲妹妹远嫁?儿臣愿带兵前往陇右,平定吐蕃,扬我国威。”
吴王大义凛然,中气十足。一番话不违其仁义之名,但他忘了自己根本不会布阵打仗。
周武煦又点了点头,示意他退下,看向楚王,“驲儿,你以为如何?”
“儿臣与皇兄有不同见解,”楚王肃目,“大丈夫志在四方,当能屈能伸。儿臣以为可另封公主,应吐蕃和亲。再趁机灭了吐蕃,迎回公主,厚待与她,为她另外择婿。”
“杀伐果决,不错。”周武煦仍是点头。
吴王神色微变,心道不好。
“老五,你以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