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93章 赶苏超杭?
当初唐朝名相李德裕还为此作过一首诗:



“岭水争分路转迷,桄榔椰叶暗蛮溪。



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



五月畲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



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鸟啼。”



诗中险境可见一般。



苏希锦为官,遭遇贬谪还有水路可走。他们无官无职,想必是徒步而行。



“大人病了,”她对逐日使了个眼色,后者立刻上马,回城请大夫。



陶尚书令见状,就要辞谢,反被她握手阻拦,“昔日朝堂之上,多谢陶老为我说话。”



“不过是举手之劳。”



“晚辈亦是举手之劳。”苏希锦含笑。



“那草民就恭敬不如从命。”对方却之不恭,“只怕此生报答不了大人的恩情。”



沉重却又随然的语气,让苏希锦为之一酸,“陶老这是说哪里话?晚辈所做,不过是寻常之事罢了。”



她想安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岂知他日没有变数?



到底不了解内情,说多了又怕受人以柄。



又聊了一些,大抵是问京中情形和韩国栋境况。惹得对方直赞她孝顺。



想当初陶老还想为自己的孙子,求娶她为妻。怎知造化弄人,双双被赶出京。



逐日请来大夫诊治,留下药方和药材。苏希锦起身回府,吩咐一意多多照拂陶家。



上车之时,感觉有人盯着自己。挑开窗帘回望,只见一道蓝色影子一闪而过。



“人都走了,还躲在里面做什么?”



苏希锦走后,陶尚书令对着里间说,便有一二十岁左右的男子走了出来。



“祖父,孙儿扶你进去。”



陶尚书令叹息一声,“好好看书,别做他想。”



陶醉低头回:“如今读书还有出路么?”



除非周姓王朝颠覆,否则陶家三代再无可能入仕。



两人皆是沉默,倏尔里间传来女人刻薄的话,“我们沦落至此,不知是哪个害的。可怜我家楠儿投错了胎,没想过几年福,就遭了这等祸事。”



陶醉心下黯然,尚书令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到底还是最佩服韩国栋。



那头老狐狸老谋深算,高瞻远瞩又心狠,与亲生儿子切割,保全整个韩家。



如此干净利落,难怪能屹立三朝而不倒。



岭南这边天暖日照长,不等开春就得种植。年后苏希锦与苏义孝商量,那些水田该种稻子种稻子,大豆、木薯、木棉等反正种在地里,两不耽搁。



中旬江浙请来的养蚕人过来,教百姓种桑养蚕。他们的技术,加上苏希锦桑园基地的理念,使得岭南逐渐在南方地区崛起。



“单种桑树效益不能最大化,桑园里可养鸡养鸭,还有些地方不能种桑,可顺带种些水果。”



“大人英明,”随行大人佩服得五体投地,“有大人带领,咱们岭南必能赶苏超杭。”



苏希锦摆了摆手,拍马屁这些就算了,地理位置在那里,超越苏杭还差得远。



“还是要以农业为主,”她说,毕竟农业时代,靠天吃饭,“咱们得先让老百姓吃饱,再考虑致富。吃穿住行,一样一样来,不要着急。”



专业套话听得众人一愣一愣的,个个俯首帖耳,为她是瞻。



“城里又建造出来了几台飞梭纺车,隔些天就可以请织娘开工。”



这叫创造就业岗位。



“是是是,下官这就去办。”



如此,吃穿住都安排好,苏希锦又去郊外视察,恰好碰上亲爹苏义孝。



苏义孝喜气洋洋,将双手藏于身后,“闺女,你猜爹手里拿着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4)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