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84章 悟道
跟老丈人闲聊半天,朱樉发现自从金忠被朝廷派去北平燕王府,朱文正儿子封了靖江王一家人去了桂林。



张玉和丘福、朱能也同历史轨迹一样去了燕山卫所。



只是不同的是这几个都授封了侯伯爵位。



杨士奇提前做了翰林编修,铁铉做了位卑权重的礼科给事中。



历史上本该被毒死的刘伯温被他救活了。一代奸相胡惟庸变得小心谨慎了。



他和观音奴有了孩子,本该没有交集的徐妙云成了他的妻子。



按历史轨迹应该在藩地强征暴敛大修宫殿的他被留在京城。



一切仿佛没有变化,实则一切都在改变。



这样的他有什么理由在一点小小挫折面前唉声叹气蹉跎余生的呢?



“请老泰山教小婿在接下来腥风血雨中如何全身而退?”



朱樉发现眼前的老丈人是座金山宝库,徐达没有跟历史上一样在北平屯军,不会因为水土不服而患上背疽一命呜呼。



眼前女婿从刚才垂头丧气一脸衰相,仅仅一盏茶的功夫就变得神采奕奕。



拿起茶叶盒看了半天也没研究出其中有何魔力。



徐达回答道:“跟以前一样做你觉得对的事。”



老泰山这句废话文学,让朱樉摸不着头脑。



疑惑道:“那我不用继续藏拙?”



这女婿的榆木脑袋,真是无可救药,徐达只好挑明道:“陛下慧眼如炬,看透人心。你伪装的了再好能伪装一时难道还能伪装一世吗?”



“你是陛下嫡子,有皇后和老夫做后盾。放心大胆做事,不必畏首畏尾。”



听到这话,朱樉心潮澎湃忍不住道:“若是小婿闯出祸事,到时还请老泰山救场。”



“你已弱冠之年,闯出事自然自己背着。休来惊扰我一个致仕老头。”



徐达背手迈着四方步离去,留下一脸懵的朱樉。



怪不得急流勇退,这老丈人还真是老狐狸一个。



回到西厢房时,发现徐妙云一身素衣伏在案前在写东西。



瞥了一眼,居然是商业发展计划。



这年头勋贵和官员门下都有生意,但一般由府中管事打理。于是他好奇道:“妙云可是有从商之意?”



像徐妙云这样平日能查查账本是已属凤毛麟角。



她抬头说道:“妾和姐姐商量后有一想法,我们秦王府虽然远没有在藩地自由,但留京亦有京城的好处。那便是商业发达、消息灵通。不少行当大有可为,若是咱们能掌握一半产业就等于握住了京师的命脉。”



古代富可敌国的商贾很多,但是权倾天下的商人只有吕不韦寥寥数人。



一是重农抑商,在大明虽然农民和商人都是民户。但在元朝包税制的例子后,朱元璋歧视商人不准他们穿戴绫罗绸缎。



二是社会地位低,‘有道是破家的县令,灭门的令尹’。再有钱的商人也要接受当地哪怕最低的九品县主簿的盘剥。



但是官本位的封建社会下,有一个群体却不在此列,他们称为‘儒商’,以举人和致仕官员为主,有丰富的人脉和享受免税特权。



他是仅次于皇帝和太子的亲王,名义上掌管锦衣卫和五军都督府。



于是他说出了唯一顾虑:“这京城毕竟在天子脚下,我爹生性多疑的性子怎可能允许有人行财阀之事?”



古代只有门阀和世家,听到财阀这词,徐妙云眼前一亮,她解释道:“夫君哥哥可听说过「灯下黑」一词吗?”



朱樉闻言一愣,在朱元璋眼皮子底下造反,还有比这更刺激吗?



她继续说道:“李相退隐之后,开国勋贵犹如一盘散沙。虽各有产业但毕竟小打小闹形不成气候,这些公侯伯爷的心思都在圈地之上。京中百万人涉及的各类行当整合起来,以一点扩散周围,何尝不能席卷天下?”



看到这侃侃而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