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李木匠的“死规矩”
吃完早饭,沈醉与沐宛儿相伴来到不远处的树林中,灵犀鸟则是自行飞去,寻找裨草果腹去了。



李木匠早早就来到这边,此时还算是清晨,寒意颇重。沐宛儿身上已经穿起了厚重衣服。



可是反观正在做活的李木匠,此时上身脱得只剩一件马褂短衫,露出两条精壮的手臂,古铜色的皮肤。



昨天已经将树干大体修剪齐整,今天的主要工作就是精细地刨光,还有开洞,做出榫卯结构。



围绕着李木匠的,自然还是有不少的村民。除了里面有些想要学本事的年轻人,更多的是无事可做的老年人和孩子。



李木匠拿起刨子,先是在一面轻轻推动几下,随即点点头,然后手臂一挥就有几名年轻人从旁边跳过来大献殷勤。



这些都是想拜师,但是也知道李木匠从不收徒的铁律。这些抱着希望的年轻人,有本村的,也有附近几个乡镇的。



只要是李木匠出活,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下雪下冰雹,这些年轻人都会一如既往地提前蹲守在工作地方,为的就是在这种时候帮上点忙。



不管如何,也算混个脸熟,若是李木匠哪天脑子被门夹了,改了性子要收徒,这不就算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了嘛。



哪怕没有这样的机会,就在干活的时候,能得到李木匠一两句指点,也比自己蹲在地上光看要强得多。



乡野之人,有个手艺,还是个到哪都不吃亏,甚至有可能赚大钱的手艺,算是可遇不可求。



况且人家也没有找你收钱,所有的工序任凭你看你学,这种活菩萨上哪去找。所以这些人,对于李木匠那是比任何人都要崇敬。



在经过几个壮汉的翻面后,李木匠开始给横梁做进一步的刨光。两面圆弧,两面平面,这是李木匠最显著的特点。



别的工匠都是四面刨光,保持树干整体的弧度。而他则不同,两面有弧度到时会竖直放置在相应位置。



这样主家从下面看时,就会觉得横梁圆润,看起来舒服,没有棱角。



而其余两面打磨平整,则是由于榫卯的缘故。



虽然做木匠活计的人,大多在这个工艺上都有不俗的研究。但是毕竟水平还是有高有低。



就拿这最简单的形状来说,低级或是说不算顶级的木匠,自然都是尽量保持横梁的完整性。



选上了一根好木材,从砍伐到修剪枝干,到刨光打磨,再到钻孔,都舍不得多舍弃一寸。



但是李木匠则是不同,他会将所有不必要的地方都去掉,在保证稳固的前提下,根据所做房屋的用途,进行调整。



就拿沐宛儿和沈醉的新茅屋来说,本身就不是很大,所以承重的要求便不是很高。



但是乡下盖房,要求的是经得住风霜吹拂,雨雪淋漓,要坚固耐用。



所以他都会将横梁两面磨光,这样榫卯插入的时候,连接点便会更加牢固,相应的,使用的寿命也会延长。



李木匠如今四十来岁,他十五岁出头,独自建造的房屋,如今仍旧没有半点问题,不仅没有漏水,连外面半点皮屑都不曾掉落。



这都是实打实在眼前的例子,也是李木匠在十里八乡如此混得开的缘故。



沈醉正想和身边的沐宛儿说些话,转头却没有看到,随即轻轻摇头,想来是偷偷去山上那边采摘裨草了。



要说沈醉不懂凡俗人情世故,倒算不得说错。但要说他不懂沐宛儿,那定然是大错特错。



果不其然,沐宛儿顺着羊肠小道上了后面的山林里,后面跟着灵犀鸟,一路啾啾叫着。



头顶呆毛的金丝雀鸟,在周围棕色、灰色、白色的树干间来回飞旋,时不时停留在尚且还剩几片绿叶的树枝上。



用小巧的喙啄着红红的小果子,然后娴熟地叼着放在宛儿的手上。



“灵犀鸟,这段时间你跟着我们辛苦啦,今天我啥事也不干,就帮你找裨草。”



沐宛儿手抚着雀鸟柔软的羽毛,边走边说。



快到目的地的时候,金丝雀鸟开始啾啾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