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必要的客气是真应该有的。
何况,李宁还带着庞籍的命令。
接到命令之后,两人也自然不敢怠慢,随机挑选了三百名善射的弓手,两百名刀盾手跟随护卫,外带八名精干小校一同前往。这阵容,真是对得起李宁了。
然而,李宁却很清楚,此时的南方禁军并不堪战,所以一开始的时候他就说的清楚,为避免战败之后被敌人轻视,所以人都只能自称是乡兵。虽然已知的情报表明对方根本听不懂汉语,但随着双方交流的加深,泄密的情况必须要提防。保密的习惯更应该提前开始养成。
将士们当然懂得这些大道理,纷纷当着李宁的面答应下来。李宁故作喜悦的响应着他们的吹捧,背地里却在留意着每一个人,看看最终是不是会留下一两个可信的家伙。
这次抽调,大约会有一千人跟随李宁前去地中海东岸。
但在此之后,所有人都得接受体能测试,只有表现优异的人,才有资格参与到贸易当中去。
对士兵们来说,那可能是双倍于饷钱的收入。
其实,有很多乡兵对此也是跃跃欲试。
甚至连一些年轻士子也动起了心思。
结合两者优势的苏缄,自然就很快的出现在了李宁的面前。
“小先生,在下苏缄,表字宣甫,晋江人士。”
“我刚听说你的大名。”
“是吗。”年轻人很高兴,“那先生如何看我。”
“呃……”李宁忽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是个当兵的好料子。”
“扑哧——”周围的人全笑了起来。
有人解释道:“二十六郎可是有名的读书种子。他家有位兄长,更是当朝的翰林学士。”
“哦——我记起来了。”李宁一声长叹,这位在四十年后战死在交趾(越南)的入侵之中,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但他的那位兄长,就不如下出来的崽子有名了。
“你那位兄长家的小舍人,可是唤作苏颂?”
“怎么,先生认得他们?”
“对小舍人倒是神交已久。”
“真的?”
“嗨,没办法,粗鄙武夫一个。看书只看杂学,诗赋是一窍不通。”
“嘿嘿。哇也好不到哪去。”
闻听此言,两人一起哈哈大笑起来。
“说起来。我那位七侄儿,倒是颇有几分燕相公的风采。”
所谓燕相公,是当朝龙图阁学士燕肃——记里鼓车的发明者,莲花漏的复制者。当朝有名的杂学大家。
“嗯。我也觉得是。而且我也好这口。”
“是吗?看来有时间,得介绍你认识一下我那侄儿。”
“那感情好。不过宣甫,你这次来是所为何事。”
“不瞒您说,我想去逛穆棱一边看看,希望先生带我一程。”
“好说。”李宁立刻拍胸脯,“带上你的人跟我走!”
苏缄顿时大喜,立刻招呼自己的人跟上。
不过等他们到达光幕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两个时辰有余。身上更是多了路上采买的几样商品——瓷器、丝绸甚至香料、木材——准备贩卖到小亚细亚去。
然而这些东西最终不得不被紧急揣进了包袱里,因为泉州甚至周围州县的有识之士,正在陪同庞籍探究光幕,周围没有好奇的百姓,但却有严阵以待的士兵——这些商品当然不方便被外人和同行看到,更不能同时被两方看到,否则岂不是要被当场戳穿成为丑闻。
李宁只好装作对光幕不感兴趣。简单的向庞籍行了个礼,便带着士兵乘船钻进了光幕之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