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朝臣们吵来吵去,就有人弹劾刘衡在新野做县令时贪污受贿之事来。
刘衡在新野的做法,将盐铁司给得罪了,也将盐商们给得罪了。这些人,谁是好相与的?
御史台有御史出列,“圣上,刘衡胆大妄为,身为朝廷命官,公然索贿,简直是目无法纪。”
卫城还未开口,御史台另一位年轻御史出列道,“圣上,微臣以为李大人太过偏颇,刘知州在新野所得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兴修水利、开造梯田、修路架桥,安抚百姓,每一件事,都未要朝廷的银子。刘大人个人声名受损,新野百姓得利。微臣以为,刘知州有功无过。”
“胡说,要是都可这样算,是不是杀人者救一人就可抵销?”那李御史急了。
边上又有一个年轻官吏反驳道,“若依李御史此言,那刘知州兴修水利的银子,应该由朝廷拨发?修建大堤的工匠,应该从朝廷派出?”
这话,直接把李御史给噎住了。
他要是说应该由朝廷给,那户部尚书估计就得活撕了他;工匠要是由朝廷派,工部捶死他的心都有。他一个人,可扛不住户部和工部的围攻啊。
陈阁老看李御史目瞪口呆的样子,看看那两个年轻官吏,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刘衡这些年靠着与善茶棚的经营,终于开花结果了。他人不在朝廷,却已经有人为他伸张说话了。
两位年轻官员的话,朝堂上一时静寂无声了。
这账要怎么算呢?
其他官员还在琢磨这事要怎么说,陈阁老看到卫城含笑看着两个年轻官员,出列说话了。他所说的无非是刘衡用心良苦、赤胆忠心,圣上不能寒了一个能臣的心。反正好话说了一箩筐,不外乎就是刘衡有功刘衡能干。
明明是瞒着朝廷带头包庇盐商走私,陈阁老一说,就是为国为民不计个人得失。
他一带头,户部工部尚书带头赞同。
大家明白了,只要朝廷不想将银子吐出来,就得给刘衡披上一层忠臣的名声。不然,一面骂人是贪官污吏,一面用了人家的银子不还,这不是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碗来骂娘吗?
朝廷上下,都是讲究体面的。既然要体面,那刘衡就得是好官,是忠臣。
卫城看没人说话了,叹了口气,“诸位爱卿所言甚是。刘衡心怀大义、爱护百姓,虽然方法有些错误,但是瑕不掩瑜,朕怎么好苛责于他?”
一锤定音,刘衡在新野所为再无异议。那个弹劾的李御史,悻悻然退了下去。
“圣上,刘衡在新野所为是一心为民,但是此次奏疏开设边贸,却是枉顾祖宗家法。”眼看这事平息了,户部一个官员对刘衡开设边贸之事提了意见。
户部尚书微微点头,户部自然不嫌进账多。但是,开设边贸由刘衡提出由他主持,户部岂非丢了颜面?
随着这位官员将话题引回边贸,朝廷上又开始吵成一团。
卫城高坐龙椅上,看着朝臣们吵成一团,懒得听他们吵,脑子里不由想起颜汐来。
刘二郎会想出开边贸的主意,应该与颜汐有关吧?
当年,她一个小丫头,就是靠摆摊卖消暑茶,供刘衡读书的。她一直很有商业天分。与善茶棚在她的经营下,如今不仅能赚钱,还成了自己的耳目。
如今的朝廷里,说是不缺钱。到底缺不缺,他这个皇帝最清楚。
卫国几条大河的水利堤岸多年没有修缮了;南北边军里,南边还好,北地的边军军费多有不足……太平岁月还好,一旦像去年辽州那样浑河决堤,朝廷能有多少钱粮赈灾?
国库中所谓的还有钱,只是因为那些钱被扣着不用而已。
他从天启帝手中接手的卫国,才接手就经历了一场战乱。幸好刘衡联合澄州梁宇东等人及时应对,将这场战乱限在了辽州,未让战火蔓延。
说起来,还真是要谢谢安王。他闹了这一出,自己的亲生父王平王联合几个藩王暗中响应,自己才有借口裁减一批皇亲国戚的用度,褫夺了一批爵位。要不然,这些开支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要想治国,钱是首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