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盐商车队的人一进新野,身上都不敢揣铜板,反正揣了也没用,谁让刘知县收钱大气,只收银子不提铜板呢?也不知刘县令还记不记得有铜板这样东西。
这次居然听到有几十文的价钱,车队的人感动得都要哭了。
巡逻队的队长算好份数后,让人做好了饭菜,将饭菜和茶叶蛋送到库房中,看着领队们高兴地差点落泪。
回到小屋里,他不由跟人咋舌说道,“那些人果然是人傻钱多啊,我以为太爷定这价格,一份都卖不掉呢。没想到差点都不够卖。”
“太爷什么时候出错过?你就是瞎担心。”
“你还说,你不也说太贵只怕卖不出去吗?”
“我哪有说过……”
“你还赖……”
队长冲着那说话的人拍了一巴掌,其他人赶紧笑着拉开两人,“好了好了,我们开始也都觉得卖不出去。队长,你可得把钱收好,不要少了。”
“放心吧。”队长得意地掏出一个皮袋子,“我都放这里呢,等雨停了我就赶紧交到县衙去,咱们这个月工钱肯定比其他人高。等攒够钱,我给我爹娘也盖个这样的瓦房,就不怕雨了。”
众人忍不住一笑,都憧憬起拿到钱后干什么来。
这岗亭的收入里,可有他们的一份分红。有这些钱攒起来,就不愁日子难过了。
新野县闹的这一出,庞方那边也听到了消息。
他挺着个胖肚子连连赞叹,这新野县的县太爷怎么这么能呢?自己作为盐场转运使,都不敢这么明目张胆地收银子,他怎么就这么敢呢?
这事自然也不能瞒着,他连忙将这事写了信,等雨停就送到应城去。
可以说他这几个月往应城送的信,比去年一年都要多。实在是刘衡花样百出,让他生怕漏了消息,不敢不报。
一夜狂风暴雨,天亮时处处残枝断叶,天还是有些暗沉。新野县的百姓们已经习惯,飓风过境就是如此。大风之后,往往还要连着几日时下时停的风雨。
所以,趁着雨停,众人连忙出来干活,田里赶紧放水,庄稼能扶的赶紧扶起来,豆子、丝瓜等的藤蔓架子赶紧修复一下。
村里有不少民宅还是茅草屋,有的不够牢固的,被大风掀翻了屋顶,远处山上看着枝叶杂乱,还有大树被连根拔起。
看着外面的乱象,在岗亭库房中担惊受怕了一夜的车队管事们,都是庆幸不已。还好这岗亭修得结实啊。
他们趁着雨停,匆匆赶路。
离开的时候,都纷纷跟巡逻队的人打听岗亭整租的事,昨天没在书吏手里租,别说现在不给整租了啊。要知道大雨时下时停,就算五里地就有一座岗亭,他们少说也要停个七八处吧?
果然,巡逻队的队长们告诉他们,整租的令牌只有县衙的人手里有,数量是有限的,他们往前赶,路上要是碰到衙役书吏可以问问。
现在,管事们觉得一百两银子一点儿也不贵,里一个岗亭,他们就可以随时躲避风雨啊。
众人往前走,待看到几个衙役和书吏时,跟见到了自己的亲爹一样,吵着要整租。
他们的运气还都不错,都拿到了整租的标记牌,一个个眉开眼笑,跟捡到金元宝一样。
当然,县衙的书吏看他们走远后,也是眉开眼笑。本来太爷以为得用上一两个月,才能把造岗亭的本钱收回来。现在看来,一两趟就能收回造岗亭的成本了。成本收完,赚的钱里,县衙上下也是有份的啊!不枉费他大风天还到处溜达的苦心啊。
而跟朱管事一样,因为一时意气用事没有租用,造成货物损毁的,一个个就像霜打的茄子蔫了。大家互相打听,有谁运的盐多,托人帮忙匀点货。
可惜,谁会嫌盐多啊?这种时候,除非关系好到撕撸不开的,不然都是爱莫能助摇头拒绝的。有些本就有竞争关系的,已经在暗暗盘算,如何抢别人家的地盘了。
盐商车队们一拨拨离开,各处岗亭接连不断地将银钱往县衙里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