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36章 与人为善事
颜汐这么一说,有些听说过刘举人家的事的人叫了一声“原来你们就是刘举人家啊。”



有不知道的悄悄打听,很快,这些人就都知道了刘家惨案,凶犯死于大牢,刘举人在家守孝。



颜汐看着大家又说道,“开这茶棚一来为了家中生计,二来也是为了替婶娘积福。每月初一十五,我们茶棚施粥百份。凡是过往赶考的读书人,若错过宿头可在我们茶棚借宿。”



每月初一十五都要施粥,虽然限制百份,但是经年累月下来,也可算是一桩大善事了。



看众人交头接耳说话,颜汐又走到路人们跟前,邀请道,“叔叔伯伯们,天气寒冷,以后路过我们茶棚都可以来歇歇脚。”



这次开张,怕黄豆大骨汤来不及煮到酥烂,刘衡就被留在家里熬煮,颜汐带着王七和颜枫、颜柳在茶棚招呼。



暖融融的屋子,热滚滚的汤,一文钱的花费,还是很有吸引力的,而刘举人为母积福的善举,也为人称道。



有一队商人正赶路走过,看到这番热闹,再听说这价格,“走,进去尝尝,若是味道不错,以后咱们走这条道就不用老啃干粮了。”



这些人一早赶路,自然不会只喝茶,叫了一份菜饭骨头汤,这一吃味道颇不错,关键配着那汤喝一大口,感觉油水足了,味道也好吃。



“这菜饭骨头汤好吃,我再来一份。”有饭量大的,一大碗饭不够,还添了一份。



有了第一个客户,就有第二个人跟进来。



这时,一个穿着洗的有些发白的圆领衫的中年书生,身上背了行李,站在茶棚前犹豫之后,看到茶棚前贴着的价位单,走进茶棚,“来一碗大碗茶。”



颜汐一看这人的样子,拦住王七,自己过来将人引到茶棚大堂里靠边的一张桌子。



那书生看墙上挂的条幅,赞了一声“好字”,又拿出一文钱递过,“我就喝一碗热茶。”



颜汐这人带着一大包行李,“这位先生是要赶路吗?”



“是啊,我赶着上京去。”



原来是上京赶考的举人,看他这打扮,一个随从也没有,显然家境不是很富足。



颜汐看看正是吃午饭的时候,没有先端茶水,而是端了一份菜饭骨头汤。



那书生一看,“我点了茶,只点了茶。”



“这位先生,我哥哥特意嘱咐了,凡是赶考的读书人,在饭点的时候,我们免费送一份饭食,吃饱了才有力气赶考,预祝您此去蟾宫折桂、金榜题名。”



这书生不是明水县人,听到这话惊愕了一下,边上有人听到,惋惜地说,“听说刘举人可是咱们永州亚元呢,这次不能去赶考,实在可惜。”



那书生一听是亚元,好奇之下打听得知刘衡遭遇,也是叹息。他也是赶路累了想要歇脚,本来打算找个地方吃干粮,现在眼前放了热气腾腾的饭菜,哪里还想吃冷冰冰的干粮?



“多谢了。”他道了一声谢,端起骨头汤喝了一口,感觉从头到脚一阵熨帖,再吃那菜饭,味道咸香可口,也很下饭,吃饱喝足,离开时冲着“与善茶棚”四字匾额,作了一揖。



第一天开张,大碗茶就卖了三大壶,刚好是一个茶包的用量。一壶三十碗,得了九十文。



稀饭生意也不错,一锅稀饭卖完了。



咸肉菜饭骨头汤吃过的也都说好吃,可到底是五文钱一份,舍得买的人却少,一天下来也就卖了二十八碗,还多亏了有两个商队经过。



王七与商队的人聊了之后,这些人每十天就要从这条官道走一次,也算是潜在大客户了。



每份菜饭骨头汤能得两文利,稀饭是三碗赚一文,大碗茶利润最高,三大壶茶水,成本不过是五文茶包钱。



这样一天下来,居然赚了一百六十三文钱。开张第一天赚到这些,已经很不错了。



“明日没有县里的市集,估计茶棚生意会清淡不少。”



“明天不是青龙镇市集吗?”颜柳也知道了几个集市日子。



“到县里赶集的人,会舍得花钱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