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还有这事。”包国维眼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原都督原本就算是绿林出身,发迹的时候,同乡的小伙子都来跟随他,所以从小就沾染了江湖气,为人乃是义字当头,当他跟着东边土皇帝庞景天发家后,身边个个兄弟都是飞黄腾达了!”陈三癞子说道。
包国维追问,“你说他为人好义气,爱看戏。那他是何时看戏,看戏又和谁去?”
陈三癞子道:“原都督每周都去看戏,都是去城东头的尚熙园,次数倒是每周两到三次,要是不忙的话,天天都去听……”
“至于都和谁一起去的话?平日里都是邀请一些社会名流,他们都知道原都督爱听,也都上杆子争着去陪听。不过,这些日子他倒是经常带着他的妹妹去听。”
“妹妹?”
“对,好像叫什么,锦书,对,原锦书!”陈三癞子笃定地说道。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锦书二字取自李清照的《一剪梅》,名字倒是好名字。”包国维心里嘀咕道。
“听说她可是留洋归来。”
包国维点点头,若有所思,随后他问道:“原都督下次去尚熙园听戏是什么时候?”
“还真巧!明天原都督都就要去了,听说是特意请了天津的唱戏人来,不仅要听,还要大办一场,请不少人来呢?想必各家老爷小姐是不会少的。”
陈三癞子拍着胸脯,信誓旦旦地说道。
“妙,这可是好买卖!”包国维心中大喜。
李耀辉见状,摸不着头脑,“包哥儿,你有主意了?”
包国维点点头,他用手指指着李耀辉,“等着吧!明天你可是会派上大用场了!”
……
原都督府。
按照惯例,原都督今早起床,和妹妹一起吃过早饭以后,原都督来到书房,一个穿着军服的人拿来两张报纸。
办公桌的旁边放着一张太师椅,这椅子是他特意安排人放这的,他时常躺在这上面假寐一会儿。
“今天,要念的是什么?”
“都督,昨天的《京口晚报》送来了,《江湖奇侠传》这一版加更一章。”
“哦?”
原平旭整个人陷入太师椅中,他摆摆手:“念吧。”
原来,这原都督一大爱好便是听报,每天早上总是要听上那么一段,不过听报却不是关注时局,他听的大多是通俗小说、名人逸闻、凶案记录等等。
自原平旭从乡下带着兄弟发家以来,为的不过是吃一口饱饭,当他发迹之后,自家兄弟跟着飞黄腾达了。
自然是饱暖思淫欲,不再上进,倒是保守了许多。
他素来不关心时事,对于他来说,自己有枪有兵,那么就有钱有地。
既然有钱了,有地了,不管这天下是大清朝当家,还是他姓庞的,姓张的当家,都与他无关,他都能够保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便可以了。
像是这给他念报纸的军官,乃是他随身保安队的一员,便是他手下推荐上来的侄儿。
更不必说是,他的随身保安队,也大多都是与他或者他兄弟沾亲带故的,再不济也是他的老乡。
对于他来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所以,正如他所说的:“凡是我的兄弟都是真性情的汉子,凡是我的老乡的男子才是真汉子,其他的都他娘的没一个是真有胆子!”
那小军官摊开报纸,一板一眼地念着,话里倒是夹杂着不少乡音,改不过来。
约莫半个时辰的时间,小说情节发展到高潮阶段戛然而止。
“都督,这一版的念完了。”
原平旭缓缓睁开的眼睛。
“他娘的,每每要紧情节总是要吊我胃口,要不是他在京口,要是他在吴苏城,我必然把他给抓来我府上,给关进小黑屋里,一天字不写满不给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