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快没了,后来被随嫁的丫鬟救了,这才逃回了娘家。”
宋氏也是一惊,这公婆也是够恶心的,自己儿子作孽,却怪罪儿媳妇告状,还将人打个半死:“那后来就和离了?”
鲁国夫人叹了口气:“哪有那么容易?她娘家乃是高官,提出了和离。不过夫家始终不答应,硬说是我那学生勾引男人,坏了妇道,要休妻。两家后来都告到了皇上那里,皇上也懒得理,最后不了了之。”
“官司打了一年多,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都没办法。说一个人好,很难。给一个人摸黑,实在太容易了。我那学生生病,忘记给婆婆请安,都说成了不孝顺。”
宋氏愣了愣,有些事确实有口难辩……
“那后来呢?”
“后来过去了一年多,我那学生的妹妹,荣升了皇贵妃。皇贵妃和皇上亲自求情,皇帝才出面判了和离。”鲁国夫人有些伤感:“不过孩子没保住,两个孩子都被留在了夫家。”
“反而是乡野自由,夫家不同意,娘家就带人打到他同意便可。官宦人家,反而处处受制。官宦人家一旦动了手,这辈子仕途,恐怕就毁了。”
宋氏不由得心神一震,原来如此。
普天之下,能请动皇帝的又有几个?
“我那学生虽然重新获得了自由身。但是最后也被迫远嫁他乡,从此天南海北,不知这辈子还能不能再回到京城了。如果可以,逃出去,也是好的。”鲁国夫人继续说道。
这世道就是这样,不论女子因为什么和离、被休弃,受苦受难的都还是女子。
“你那【朋友】是怎么和夫婿过不下去的?”
宋氏愕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她现在稳居临安侯府主母的地位,在旁人眼里,夫妻恩恩爱爱,儿女满堂,即使临安侯养外室的事情败露出来,外人看来,也不至于提出和离。哪个男人不是三妻四妾?
她又怕老师起忧心,笑笑道:“几句牢骚而已,未必就会闹到和离的地步。”
鲁国夫人心里明白,宋氏特地打听,事情肯定不是“几句牢骚”那么简单。
只不过宋氏已是侯府主母,有她的难处,不详细说也无妨。
鲁国夫人叹了口气,说一些推心置腹的话:“这世道,女子求生难。豪门女子,求生更难。大多都如同提线木偶一般,活成了男人们想要的样子。自古深情留不住,帝王将相之家,也根本没有感情。有的只是门当户对。”
“像我这般,父母早亡,家中又无兄弟姊妹,无人管我的婚事,族里其他的老老少少,也都是庄稼人,掏不起嫁妆便也不会为我张罗婚事,我性子又好强,求不得人,也有几分养活自己本事。算是万幸了。”
“说句大逆不道的话,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不幸,我本就不幸,我不想拖累我的子女,不想他们受苦受难,所以我不想有子女。”
“老身也许老了,说话不中听了。你那个【朋友】要想的明白,自她出生,就不存在爱情了。爱情只存在于话本子里的江湖儿女。现实的世界里,少之又少。如果她是因为这点,想要和离,我真的也不知道该怎么帮她。寻常女子既嫁了,若无性命之忧,且把心思从丈夫身上挪一挪,好好过自己的日子,养孩子、持家,怎么都能过。”
宋氏点点头:“先生说的是。”
二人又聊了些闲话,宋氏很关心鲁国夫人的身体和近况。
鲁国夫人心里觉得暖,笑容也温柔:“我的身子也还是那样,天晴时好些,天阴时坏些——平日里倒也没什么可忙,无非是读书、做香两件事。”
“这次叨扰先生为小女主持满月宴,学生感激万分。”宋氏起身,吩咐冬儿拿出一万两银票,封了红封送与鲁国夫人:“您来是孩子的福气,这点薄礼,还望先生不要推辞。”
鲁国夫人却拒绝了,殷切地握着她的手,说:“我一个老婆子也没什么事,常常在家,此礼太过厚重。”
宋氏笑着说好,随后让冬儿把红封交与鲁国夫人的随从丫鬟,随后深深做福:“麻烦先生了。”
随后仿佛顺口说道:“学生受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