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了那两位眼神躲闪的教谕之外,他们的目光一落在卷子上,立刻就被这首桂花诗所吸引。
“树寄子推魂九尺,说的是介子推抱树燔死的故事。”一位教谕说道。
介子推追随晋文公重耳流亡十九年,最终扶持重耳登上王位后,自己隐居深山不受赏赐俸禄。晋文公放火烧山逼他出来,没想到介子推抱树烧死。
这句诗显然是说“士甘焚死不公侯,满眼蓬蒿共一丘”的介子推的魂魄寄于了桂树之上。
另一位教谕也说道:“花开越府醉三千也是用典,化用的是贯休和尚那首《献钱尚父》:满堂花醉三千客。”
众人越看越惊,好诗!还真的是好诗!
与拟定的第一名汪泰和那首桂花诗相比,显然无论从立意还是遣词用句上,这首《桂花诗》才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名。
沈原扫了一眼卷面,干净整洁,一个污点勾画都没有,不知这张卷子为何会被黜落。
要知道科举考试考生在考试放榜之后,是可以索要回自己的试卷的。
如果没有正确的黜落理由,被考生抓住此点质问的话,那无疑是主考官的大问题,一旦引发作弊的猜疑,绝对会丢官去职。
远的不说,清河县辞官致仕的郑玉诚,就是因为涉嫌泄题给自己的弟子而被皇帝猜疑,即使毫无证据,但仍逼他不得不致仕。
沈原背上冒出了一层冷汗,暗自庆幸自己鬼使神差的回来,竟然就看到了这张卷子,否则一旦放榜,落榜的考生觉得判卷有问题,拿着卷子来质问的话,又该如何作答?
自己刚刚从国子监助教被发落到云州经学,已经是降职了,如果刚刚上任就闹出科场的大问题,圣上不把自己下狱都算是仁慈了。
当然,沈原看到这张卷面并无墨点,而且《桂花诗》又属佳品时,即使帖经部分还没看,就已经猜到这张试卷被黜落的背后,绝对有问题。
只不过现在还不是追究的时候,要看完了整张卷子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