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分忧。
现在虞婉继续大学生活,她每天反而生活单调,除了科研就没有别的事。
“那可能只有从其它方向入手了,特色农业走不通,照你说那个地理位置也没有招商引资的优势,只能寻找灵官镇独有的特色了。”虞婉也在分析,她也抛弃了特色农业和招商引资这两条路,想法和王易倒是如出一辙。
王易和虞婉也没有聊出解决办法,大约二十分钟后结束了通话,这件事急也没用,只能慢慢来。
第二天王易在办公室看了会报纸,估计今天又没什么事,就蹬上他自行车又出了镇政府大门。
不过他现在不是去村社了,而是沿着河堤走走。
现在天气已经不炎热,有些秋高气爽的感觉,风和日丽在河堤边骑着车倒也惬意。
王易早就注意到,灵官镇两侧的两条河中都有采砂船,他也打听过,两艘采沙船都是一人所有,那人名叫齐彬,并不是灵官镇的人,算得上是蓉江县的首富。
除了采砂船,据说此人还有一个建筑公司,手底下几百号人,蓉江县的大部分工程都是他的,就连巴南市里也能拿到一些工程。
“这个年代的建筑老板,只怕多少有点黑道背景哦。”两世为人的王易,心里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个时代能在建筑行业做的风生水起的,要说绝对遵纪守法根本不可能。
对于这个齐彬王易也没过多关注,他看着眼前流淌的河水,又看着不远处的山,脑子里想的还是如何寻找突破口,为自己也为建设灵官镇。
灵官镇的河堤看起来有些年代了,但在今年这样的雨季都没有出现较大的垮塌,只能佩服古人的智慧,也说明当时修建这河堤是用的真材实料。
王易骑着自行车,忽然看到几个人从河岸边上来,他们好像抬着一块木头,这顿时引起了王易的好奇。
他停下自行车,就在路边等着,很快几个村民模样的人就抬着一块发黑的木材从王易身边经过。
“老乡,你们这是抬的什么啊?看着像是木头。”王易笑着问道。
“前几天涨水冲出来的老木料。”村民也笑着回应,似乎这在灵官镇是习以为常的事情。
“老木料?这河里怎么会有?”王易有些好奇,也来了兴趣。
“听老一辈说,在古代咱们灵官镇不仅有灵官楼,沿河还修建有一条几里长的回廊,能遮风挡雨,每年涨水的时候,经常就能看到这些老木料,估计就是以前回廊上的。”村民解释道,这在当地不是什么秘密,当地人祖辈相传基本都知道。
王易点了点头,他仔细打量着打捞起来的这块木料,大小规格还真像是古代回廊上的房梁。
本来王易还想再闲聊几句,不过这个时候他手机却响了。
拿起手机一看是党政办的号码,王易就接了起来。
“喂,王镇长不好了,纸箱厂和纺织厂的工人来镇政府闹事了,你在什么地方?快回来吧!”电话里传来任敏的声音,声音还有些焦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