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64章 咱成孤寡老人了?!
/>
“你是说,科举能让天下不那么紧?”



朱雄英点头,



“爷爷,难道不是吗?



历朝历代因何而亡,便是因为社会完全固化,官员的孩子永远是官员,富商的孩子永远是富商,农民的孩子永远是农民。



官商剥削更重,压得百姓们喘不过气,



自然就反了。



历朝灭亡之际,莫不是从农民起义开始。



而科举的存在,就是给了大明天下各阶层流动的机会。



农民的孩子也有机会当官,



哪怕这个可能性很小,但是确实是开了个口子,给了他们奔头。



科举能让大明稳定,并不只是因为天下英才齐聚中央,更是因为科举让各阶层有了流动起来的可能。”



朱雄英深入浅出,直接就把朱元璋说傻在了原地。



哪怕老朱再天才,也没法想到像朱雄英说得这么透彻。



这一段话,实在是太超越时代了。



科举创建的深意就是让社会流动,



只不过,



就连创制和沿用的皇帝们,都说不清楚。



他们只是感觉到了,这是对天下稳定有益的事情。



而且,



历朝皇帝有一个误区,那就是以为把全天下的英才弄到中央,那才是治理好了天下。



但是,



说句不好听的,就算朝堂上的朝官什么都不干,



整个天下也能正常运转。



这个理论,早就被汉高祖实践过了。



所以,



科举的强大之处并不在于将人才收拢中央,而是给了高压锅一般的古代社会,一个解压的渠道。



清朝为何科举用不下去了,因为清朝的科举完全就走样了。



清朝统治者把科举当成了排除异族的工具。



把科举的本来功能完全堵死,



不仅不解压,反倒是增压了。



朱元璋眼中闪过一丝恐惧,



大孙儿这段话还有一层恐怖的意思,



既然触及到了科举的本质,



也就是说,



科举的形式并不重要。



说难听点,科举考不考儒家经典,都不会影响到科举本来的作用。



就算大孙儿没有说透,朱元璋也明白了,



让少数民族参加科举只是一道开胃菜,



他要改的,是整个科举制度!



封建王朝的两条腿,



税收制度,选官制度。



朱雄英改造了一条,竟然还要马上动另一条!



朱元璋一阵牙酸,



看向朱雄英,



说道,



“大孙儿,让那些西南少数民族和蒙人参加科举,



你是要他们回到自己地方做官吧。”



朱雄英笑道,



“爷爷英明,孙儿就是这个意思。



他们也是专业的人啊,谁还能比他们更了解自己家乡呢?



经过京中的培训后,他们回去管理,



就是代天巡狩,这才是改土归流的杀招。”



朱元璋听得头直晕,



他才发现,自己之前大杀特杀不过是小打小闹,



真正狠的是大孙儿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