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9月21日。
京城,鲁迅文学院开学。
经过严格有序的招生环节之后,共有40余名学员进入预备班学习。
虽然都是从外地来的京城,也是才在研究生创作班里面成为同学,但是余桦和莫唁也早就认识,两人的关系很好。
要直达去年莫唁在《人民文学》上发表了一篇中篇《欢乐》,写到了一个贫困家庭的母亲,因为大篇幅地描写了跳蚤爬上母亲身体的场景,遭到了外界的激烈批评。
当大部分作家同行都三缄其口的时候,余桦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谁是我们共同的母亲》,来为莫唁辩护,声称莫唁在《欢乐》里歌唱母亲全部的衰落时,他其实是在歌唱母亲的全部荣耀,他没有直接去歌唱母亲昔日的荣耀,是因为他不愿意在自己的歌唱里出现对母亲的炫耀,他歌唱的母亲是一个真实的母亲,一个时间和磨难已经驯服不了的母亲,一个已经山河破碎了的母亲。
很显然,这样毫不掩饰地替莫唁辩护,余桦自然也就和莫唁的关系很好。
两人现在又同住一个宿舍,自然关系会更进一步,也就会有聊文学,还有文坛上的一些人。
“你要是真得想见他,改天我带你去见一下,林有成他就住在京城的兴华话筒。”
听见余桦这话,莫唁笑了笑,说道:“那倒是不用了,他这后面不也是会给我们上课,到时候也就会见到了。”
“听说他有六个孩子?”
余桦点了点头,说道:“是的,我也特别佩服他,一边带六个孩子,还要一边写作,也是不容易。”
就在莫唁和余桦聊着的时候,也就要到了上课的时候。
两人自然是边说,边往教室走去。
虽然说创作研究生班是第一届,但是鲁迅文学院和燕京师范大学很显然都十分重视学生们的课程,这第一学年就开设了不少课程,像《创作美学》《文学文化专题》《西方文论专题》《民俗学》《英语》《马列文论专题研究》《文艺鉴赏初论》,当然还有少不了的《写作》、以及《创作实践与研讨》课程。
林敬澜和童庆丙邀请林有成讲的课也就是《创作实践与研讨》这门课,倒也不用像《创作美学》和《西方文论专题》那般专业,《创作实践与研讨》这门课程自然讲课的内容也就会更自由。
其实原本林敬澜这边是打算让林有成为创作导师,因为一开始鲁迅文学院这边打算在《创作实践与研讨》这门课程上采用传统的“拜师带徒”的方式,邀请了不少文人学者,但是很显然林有成对于这样的“拜师带徒”提出不同的意见,认为太过陈旧,而且也不符合文学创作的自由性。
因此,林敬澜这边也尊重林有成的意见,就没有让林有成做传统的导师,不过也和学生们说了林有成欢迎各位学生到家中进行文学交流。
这自然就让不少学生都很欣喜,想着后面有机会一定要去林有成家中去拜访。
要知道现在不少人都有各自导师,后面也会去导师家中接受辅导。
既然答应来给鲁迅文学院的学生上课,林有成虽然知道写作自由,但也有做了一些准备,毕竟他是要给那些有才华的作家讲课。
当他迈入教室的时候,一瞬间就受到了相当热烈的掌声。
很显然,一个个都满是兴奋的目光望着林有成。
听着教室里面那些热烈的掌声,林有成脸上也不禁露出一丝笑容,这里面有不少人他都是认识的,即便不认识,也是知道的。
看着那一张张还很年轻的脸,林有成内心不禁感叹自己这个中年鳏夫也是真得年龄大了。
除了余桦这些打过交道的作家,林有成还见到了一位有些眼熟的陌生人,好像是在燕园见过。
谢舒华坐在教室里面,很是兴奋地望着林有成,很显然她看出来了,林有成还记得她,以前她还在燕京大学上学的时候,林有成来燕园做讲座,她每一次都有去听,而且还私下当面有表达过对林有成作品的喜爱。
现在她也踏上了文学这条路,知道有鲁迅文学院和燕京师范大学联合创办的研究生班,她自然也就有报名参加这一届的研究生班,至于知道林有成也会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