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上方的气囊保护外壳有50多米长,20多米宽。
下方是四五米突出的小舱室,朱再明能通过玻璃窗看到内部的驾驶台。
一群工部的官员进进出出,忙得不可开交。
徐器站在朱再明身边,向他介绍这艘飞艇的基本情况。
“陛下,这就是第三代空艇,整体有一条贯穿前后的钢架龙骨。
龙骨上方是气囊安放区域,下方是乘员区和驾驶室。”
经过徐器的讲解,朱再明对这艘飞艇有了清晰的认知。
其实就是后世齐柏林飞艇的超级缩小乞丐版。
乘员12人,载重不超过3吨。
而且,相比于齐柏林飞艇对大量电机的使用,工部的这艘就寒酸多了。
螺旋桨虽然也使用了电机,但是装备的铅酸电池储电有限,电机工作时长被限制在3小时内。
正常情况下一般不会使用电机,而是借助高空气流飘动。
这样的局限性就很大了。
因为工部飞艇并没有安装空气压缩机回收氢气,一来电力不允许,二来好用的空气压缩机还在工部的图纸上。
这就导致了飞艇在释放压舱水起飞后,想要随意升降高度以借助气流漂移,已经不可能了。
和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一个道理。
飞艇在高空升降。
高度低了放水,高度高了放气。
放多了气就得考虑降落了。
不过,尽管工部的飞艇有着各种各样的缺点,但架不住大明现在只能拿出这一艘能用的飞艇呀。
有的用就不错了,哪来那么多意见。
空军只能嘴角含泪进入了飞艇,开始测试。
第一艘实用化飞艇的测试,朱再明是要来参加的。
随着指挥塔灯光闪烁,早已准备好的地勤人员解开缆绳。
飞艇底部开始释放压舱水。
一段时间后,飞艇在众人的目光中开始飘升。
慢慢的,飞艇逐渐升上上百米的高空。
空军基地内和远处崇明要塞工地的所有人,都看到了一个庞然大物升上高空。
灰白色的飞艇表面,金色巨龙缠绕,龙头正好处于飞艇前端,龙口张开,摄人心魄。
“飞了,飞了!”
空军基地传来巨大的欢呼,朱再明也在众人高涨的欢呼声中,向天上的飞艇挥手示意。
飞艇上,驾驶室内。
李思明拿着望远镜,通过驾驶室的舷窗看向地面,看到了朱再明和善的笑容。
李思明放下望远镜,深呼一口气,回到指挥台上开始了各项测试。
两个士兵通过走廊进入龙骨上方的钢架通道。
在龙骨的上方两侧,几十个巨大的气囊连接在钢架上,充满了整个空间。
一个士兵一边走,一边查看钢架通道上固定的压力计。
另一个士兵则是检查龙骨上的螺栓,看是否因为飞艇起飞,整体张力改变而有所松动。
在龙骨下方,一些士兵正在检查水箱和万向电动螺旋桨。
一切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