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魏霞老师给自己的这个题材,确实相当不错。
将民间文化,非遗,武术融合,以舞剧的形式展现一段许多人都不知道,但应该被人知道的故事。
三元里抗英。
本地人,广东人,知道的相当多,对本地人来说更是尝试。
但实际上,华夏太大了,对于很多北方人来说,确实不知道还有这方面的事情。
就好像一些南方的朋友平时只是听过,偶尔在历史上瞥见一眼,但直到去了尔滨后,才能清楚的知道某细菌部队毁灭人性到了何种地步一般。
很多事不该被遗忘,很多事也应当广为宣传。
原本,南方舞狮,起源于祭祀,所以,以“祥瑞”为名,一开始,这项运动称作“瑞狮”。
可在粤语中,“瑞”同“睡”。
在面对侵略者时,瑞狮,变成了醒狮。
这便是民间艺术变迁中,对历史的呼应,历史,也赋予了艺术独特的含义。
李景霖确实很想,非常想要开始进行这个作品的创作。
但.
中文最大的特点,便是有声调一说。
声调,就是语言的音调变化。
华夏人自己不觉得如何,但实际上,听在一些外国人耳中,华夏人说话那就像是在唱歌。
一般来讲,只要普通话说的很好,抑扬顿挫清晰明朗,那么,其对音乐的感知力也会较高。
声调,就是音高不同,完全可以用音乐中音阶的音高来模拟。
中文的声调,一般是惯用五度标记法。
中古汉语的声调,一般便是平,上,去,入四声,四声分阴阳。
随着朝代的发展,中原人士的北迁南迁,各自保留了不同的声调特征,这便形成了方言。
如果从低到高,按照五度标记法,标记为12345。
那么,东北话就是213,所以听起来多少带点213。
而东北话照比普通话的214很相近,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东北人会觉得自己妹有口音的原因。
反观粤语。
仅仅是入声便有三种。
九声六调,这便是粤语经常被古汉语研究者拿出来做研究的原因。
而作为音乐方面学者的李景霖,自然更是知道。
许多民谣,民间音乐,其音乐的走向也是一定符合当地语言的特色的。
二人转就得东北腔,粤语歌如果按照字面普通话来说就很怪。
在听众耳中,就很容易产生“这没灵魂”的感觉。
甚至若是一些粤语歌,为了迁就音乐音阶的变动,强行改变这句话本该有的声调,在广东人的耳中,听起来就会相当不正宗。
不仅怪异,还容易听岔劈,空耳成其他的内容。
之所以李景霖之前《野狼》歌曲中,塑料粤语听起来相当魔性,正是因为其虽然看似是粤语,但其实完全就是东北话的发音逻辑,会说粤语和不会说粤语的都沉默了。
哪怕是流行音乐的创作。
也必须要遵循语言的逻辑。
除非是闲暇无事,整活恶搞,玩点有趣且无伤大雅的的东西。
不然,遵循语言逻辑是一定的。
更何况,这次的作品,还是比较严肃的,不能在这种作品里瞎搞。
甚至于.
写三元里故事,就得去研究三元里的粤语,但凡你搞港式粤语,听在当地人耳中那就是天雷滚滚。
这还真不是矫情不矫情的问题。
换位思考就知道了。
有人搞了个你家乡的作品,但说的方言不是你家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