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愿去的!所以也特意没有留下华京领导的号码!现在想要联系也联系不到。
后来,老人每个月都会到村上、乡里来一趟,也不闹也不吵,就是提醒村上、乡里红旗村的山顶上还有那么一片革命遗址在那里呢!可大多数时候,没有人理会。
乡里的办公室主任任永乐,这个小伙子倒是颇为实诚,也是农村出生,在银州上了大学之后,还是回到了自家镇上当干部,心里想着要是有机会,要让镇上、村里能够脱贫致富。
当然,干了三年,目前镇上还是老样子,并没什么起色。
不过,任永乐也没失望,他在银州读书的时候,知道东部沿海已经快速发展起来了,国家也很关心西部的发展,自己的家乡肯定也有一天会发展起来,这只是时间的问题。
任永乐每次见到候元宽老人来,都是好生接待,最新动态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行走的笔龙胆,让他在自己的办公室坐一坐,给他泡一杯水,只要有空,就陪着老人坐一坐,唠唠嗑。
老人还真是愿意给他讲当初红军在红堡乡山上的故事。
任永乐听着听着,也很神往。
他对老人说:“等以后乡里有钱了,怎么都要把山上的革命遗址给修缮起来。
”老人朝他笑笑说:“你是个好小伙子。
以后国家是你们的,到那时候你们肯定会帮助修缮革命遗址。
只不过到时候我是看不到了。
”
听到老人这个伤感的话,任永乐也很难过,他宽慰老人:“候大爷,不会的,说不定什么时候上面就重视了,就会把山上的遗址都修缮起来了。
”候元宽那时说:“要真有这么一天,我也可以放心的闭上眼睛了。
”任永乐道:“候大爷,您是长命百岁的人!”
这会儿,候元宽老人还是睡不着。
这大雪下得老人异常揪心。
孙女候小静担心爷爷的身体,劝道:“爷爷,你早点睡吧,不然明天就该累了。
”候元宽披着棉衣,走到了门口瞧瞧,揪心地道:“这风又紧起来,雪也大起来了!这样不行啊,我担心老窑洞要塌啊!”候小静道:“爷爷,真要塌,也没有办法啊。
”候元宽却不放心:“不行,我得去老窑洞看看。
”候元宽说的“老窑洞”,就是七十多年前红军办公和生活的窑洞。
说完,候元宽扣上了棉衣,往外走去。
孙小静知道老头子倔着呢,那片老窑洞就是他的“心肝宝贝”,看得比他的生命还重。
要是不让他去,爷爷肯定要闹脾气。
孙小静赶忙挽起床榻上的军大衣,给爷爷披上。
扶着他往老窑洞方向走。
这是在接近山顶的地方了,当初红军把窑洞建在山上,就是因为居高临下,可以俯视四周,有情况可以第一眼就看到。
事实上,这个地方并不适合老百姓生活,因而整个村子,除了候元宽之外,其他的村民都在山下。
整个山头,如今就只有孙小静搀扶着爷爷,走向老窑洞。
风大、雪重,伞是没法撑的,他们只好冒雪前行,窑洞那个方向一片漆黑,黑暗就如没有了眼睛的眼眶一般。
要是陌生人看到这些老窑洞,可能心里会发悚,可候元宽和候小静这对爷孙却不同,因为知道历史,所以心存敬畏,更是在乎。
手电的微光在雪地上形成一个放大的圆圈,在风雪摇摇晃晃向前移动着。
孙女候小静能闻到山顶上的雪气。
这是一种特殊的味道,对候小静来说,也是一种熟悉的问道。
候小静想起自己小时候,也曾经随同爷爷一起雪夜来检查过窑洞的情况。
有一次,一座窑洞就是在雪灾坍塌,那时候候小静的父亲还健在。
第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