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
老爷子坐在内花园的凉亭下纳凉,朱文珏跟在身边吃着在宫外买来的各种零嘴。
老爷子微闭双眼,掰着手指头,嘴里念叨着:“七天,还有七天……快了,快回来了!”
没一会儿,一名身穿红色官服的年轻文官走了过来。
“臣解缙见过陛下,圣躬安!”
老爷子眼皮都没睁开,直言问道:“这几天淮王在尚书房做的如何?”
解缙拱手道:“回陛下,自从淮王千岁入尚书房以来,兢兢业业,废寝忘食,几乎半步不离,每日批改奏本至深夜,甚至通宵,遇到不解之时,虚心请教内阁,处理政务也有可圈可点之处,堆积三月之久的奏本如今已被淮王处理大半,我们几位大学士对淮王评价颇高,将来必然是一位贤良之君!”
“有此圣孙,大明之福,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老爷子缓缓睁眼,瞪着解缙冷声问道:“是皇太孙优秀,还是淮王更胜一筹啊?”
解缙反应的极快,立马回道:“自然是……是皇太孙殿下!”
老爷子笑了笑,说道:“解缙啊解缙,都说你是咱大明的第一才子,可都是些小聪明,这样下去,你的路走不长啊!”
“陛下教训的是,臣这第一才子的名号都是虚名,臣实在当不起!”
老爷子说的很对,解缙确实没听懂这些话的真正含义。
“替咱传个话,淮王干的不错,让他继续努力,老话说了,新年不欠旧年账,这新朝也不能再处理旧朝事,七日后继位之前,把所有积攒的奏本全部处理完,而且不能有误!”
“臣遵命!”
朱允炆知道后,干的更加卖力了,已经到了吃饭喝水都要批奏本的地步,每天最多睡两个时辰,困了就拿针扎自己,甚至连淮王妃和他的儿子都不见,一心扑在政事上,比老爷子还要勤政数倍。
淮王为了当这个皇帝真是做到了呕心沥血,不眠不休的地步。
其他人也没闲着,朱允炆被立为储君后,朝廷的文官就像打了打胜仗一般,稳压武将勋贵,许多原本支持朱允熥的人也倒戈向了朱允炆。ωWω.GoNЬ.οrG
原本两两组合的内阁,随着一人的到来而打破,黄子澄被朱允炆安排进了内阁,成为内阁之首,力压其他四人,原本位居首位的刘三吾因为在立储之事上保持沉默而遭到排挤,去文华殿和两个年轻人搭班子了。
真正的军国大事现在都由武英殿批阅,黄子澄和方孝儒组成了新的内政核心,成为朱允炆最信任的臣子。
黄子澄告诉朱允炆,现在是拉拢人心的最好时机,如果这个时候能启用曾经被皇太孙贬黜的官员,他们一定会对新君感恩戴德。
于是被罚到倭国的齐泰被招了回来,因为挖矿有功,官复原职,任兵部侍郎。
黄子澄,方孝儒,齐泰,建文三坑正式组建,这个时候应该叫淮王三坑。
兵部的尚书和侍郎空出很久了,老爷子和皇太孙一直都没有选官员任职,朱允炆不知道的是,这个位子是朱雄英留给铁铉的。
还有吏部侍郎翟善,拥挤淮王有功,被提拔成了尚书……
朱允炆已经打算好了,等他正式当了皇帝,这些臣子全部都要挂上东宫衔,而原本的东宫辅臣都是太孙党,徐王党,自然要换掉。
武将自然也在拉拢之中,首先就是五军都督府,梅殷,李坚,徐允恭,愿意效忠淮王,沐晟不在京城,李景隆称病快一个月了,不上朝,不出门,不见客。
冯胜,傅友德,态度不明,郭英,张龙,有点想朝着淮王靠拢的意思,但碍于情面,没敢表现出来。
这两个老家伙能寿终正寝不是没原因。
至于蓝玉,常茂,曹震那群骄兵悍将,朱允炆知道拉拢不了,也就没有行动,这些人更不会效忠朱允炆,现在是,将来也是,他们心里还在想着朱允熥。
而淮王三坑也没闲着,三位大师傅为将来的新朝国策进献良言。
方孝儒谏言一定要削藩,把所有藩王全部削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