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GD,HGD?”
依然停留在京城的林炬微张着嘴,看着国内转载的报道。
9月8日,NACA对外宣布再后续的阿尔忒弥斯计划以及载人火星任务中,将使用人工重力飞船,重力可在0.3G至1G间进行自由调整。
刚看到这些内容的林炬大为震惊,以为NACA又拿出了什么不为人知的黑科技,结果……
绳缆连接,自由调节,这产生重力的方式也太朴素了吧!
真的会有宇航员愿意待在小罐子里被人甩来甩去?
猎户座飞船也就罢了,星舰什么鬼。
报道里还有马斯克两枚星舰通过绳缆相连旋转的想象图,两个一千多吨的玩意互相拉扯,绳缆粗细程度最多也就和婴儿小臂差不多。
别的不说,坐这玩意的宇航员心理承受能力一定得过关,把小命系与一根细绳纸上,看着就令人发汗。
但诡异的是,航发委内部倒是对这个方案挺看好。
五院的专家当即就拿自己的新一代载人飞船模拟了一下,多的不敢说,100米柔性绳缆,以2圈每分钟的速度旋转,产生0.45G的重力没有任何问题,最重要的是成本低廉。
当然,从格调上FGD在HGD面前是没有任何可比性的,但是是真的容易实现,而且给宇航员的重力感受也不会有什么区别。
甚至航发委专门开了一个小讨论会来进行交流,探讨在国内有没有什么应用空间。
大佬首先下结论:“在航天事业的发展初期,不管是柔性还是刚性重力装置都有一定局限性,柔性装置对技术力和资金的要求更小,但是刚性离心装置才是未来。”
这得到了所有人的一致赞同,HGD这条路一直走下去,随着直径越来越大、重量越来越高,就是未来的太空城市必经之路,甚至可以作为星际远航的飞船。
而且舱段组成的旋转环空间也是柔性装置无法比拟的,后者顶多两个航天器,潜力是有限的,不像前者,可以让全身结构均匀分担载荷,可以做到非常大,上万吨都很简单。
五院:“我们已经参与了前进号计划,再搞FGD没什么必要。”
“可是FGD很简单,明年就能先把试验做起来,也许登月就能用上。”
“成功了又怎么样?第一次登月能用吗?还不是要等,那个时候前进号早就运行了。”
“……”
航发委的总部会有各院的专家轮流外派,和京城航天局的人一起共同决定某些事情或者进行常规探讨,这种小会因为不涉及具体决策可以比较放松,其实还挺有意思的。
一场会开下来最终还是认为FGD对已经准备联合运营的前进号空间站来说太鸡肋,放弃。
会议结束,林炬、大佬、佘院士和几个专家单独留了下来,以及才从新远飞过来的谢廖夫。
他们接下来要讨论的是,是空天飞机。
这是个双方都在犹豫不决的项目。
现在,航天局马上有新一代载人飞船+长征七号组合,新远有H1作为主力人员往返运输工具。
无论是哪种,每次飞行成本都在数千万以上。
航天局目标中的空天飞机,是那种可以不抛弃任何东西,完完整整进入太空再返回,能够把载人单次飞行成本压到100万以下的神器。
老腾云不行,新腾云也不行。
一旦需要火箭的参与,必然是高比冲的液氧液氢火箭,光燃料钱就不只这个数目,而且死重极大,大量储存难度高。
对于临近空间现在已经解决了,WCR09发动机设计相当优秀,能够带着百吨级空天飞机飞到5万至6万米高空,麻烦在于剩下的这一段。
要越过100km卡门线,进入200km,或者300、400km的低轨,需要长时间工作的液氧液氢发动机,这带来的是难度与成本的极大上升。
单级入轨,这是自火箭诞生以来无数代航天人就在努力的方向,从火箭到空天飞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