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他面前的巨大屏幕上,长征十号已经加注碗3000多吨燃料,储存液氧的燃料罐通过小小的开头泄压,气化的液氧冻住空气中的水汽,看上去就好像箭体上多了几个洞,不断对外喷出白色气体。
大佬和林炬站在不远处,清晰地看到了云洪军的状态,但没有上前。
前者叹了口气:
“长征十号任务太紧了,认真说起来新技术占比高到了75%以上,理论上就不应该这样做……他也是受命于危难之际,能把火箭造出来,已经了不起了。
这枚火箭要是让我之前来评价,不在发射台爆炸就算成功。”
林炬:“但是长征十号不能不成功。”
“是啊,它不能不成功。”
大佬紧握着双手,已经能感觉到掌心充满了汗液。
距离发射还有半个小时,林炬和过分年轻的谢廖夫走出了直播摄像机的范围,悄悄讨论着长征十号的首发。
林炬:“你觉得长征十号的首发成功率有多高?”
谢廖夫:“如果是我那个时代肯定不太乐观,时间太短了,才10个月,这可是起飞推力5100吨的火箭,要是我被逼着在一年内设计并制造这样体积的火箭,那我宁肯被降职去教书。”
林炬:“对了,当年对于N1,你是怎么想的?”
N1火箭作为承载联盟登月梦想的火箭,连续四炸的灾难性事故让其登月梦彻底破碎,很多人说科罗廖夫在可能不一样,现在倒是可以实地问问真人了。
谢廖夫也早就了解到了他死后联盟航天的发展情况,哪怕有些地方语焉不详他也能知道发生了什么,此时说到N1他只在摇头:
“我不喜欢大污染的推进剂,所以才设计出了N1,但我死的时候N1只是个草案,远没到能正式实施的地步,现在看来以当时的技术N1确实不太可能成功。
不过现在我觉得,当时我的思维太有局限性了,仿照土星五号设计了单箭体的火箭是不正确的,坚持我们捆绑式的传统才是对的。
NK15虽然只有150吨推力,但不一定要在同一个箭体上布置那么多,如果让每个助推器安装四台NK15,然后捆绑六根,加上芯级四台,这样虽然还是28台发动机很多,但是振动就远没有那么强烈了。
这样近地轨道运力也有100吨左右,足够我们登月了。”
林炬点点头,确实联盟和华国与阿美的火箭思路差别比较大,前两者喜欢捆绑大推力液体助推器,后者则要么单芯级大推力,要么是捆绑大推力固推。
要是N1也捆绑多助推器,至少情况没有那么糟糕。
“至于长征十号,以我用我们基地的制造能力评估的话应该没问题,但从传统宇航学发展来说,即使他们的安全冗余做得足够多,我还是觉得会有一些问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