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34章 影响
“RX01数据总线能同时感知火箭全身的传感器,并行处理所有的外部因素,这才是我们成功的关键,单单只有C级火箭回收技术是做不到这样效果的。”



短暂的庆祝过后,专门的团队已经去着陆场回收新远一号乙了,他们将把火箭拖回厂房仔细检验,判断其状态如何。



回收的目的是为了再次装填打出去,单单弄个回来个空壳子可没有用。



与此同时林炬于主要参与回收的工程师们一起开总结会议,不仅有系统工程师还有很多挖来的高级研究员。



郭申是牵头搞定控制系统的小组组长,所以他首先就说出了火箭回收的重要因素。



其他人也都很认同这一点,纷纷鼓起掌来。



“郭总,RX01规范真的是我们新远创造的吗?”



一个后来的软件方面的高工忍不住询问,因为RX01的数据指标太惊人,而且在此次回收中十分耀眼,根本不像是一個小公司能开发出来的。



目前世界上最广泛应用的1553B数据总线规范,由阿美上世纪60年代创造,至今依然是先进的代表,华国都学习并用在自己的航空航天领域。



郭申:“当然是我们自主创造的,不过究其渊源可以追溯到90年代阿美航天局的一个废案,当时他们希望创造一种新的规范用于登陆火星的飞船,提出了设想。



安德罗夫提供了联盟上个世纪非常多的发射数据,以及欧空局的部分经验,最后我们共同完成了RX01的设计,现在我可以说这是全世界最先进的总线协议。”



技术的来源总要有个出处,正好系统工程师来自露西亚、阿美、欧洲三个地方,甩锅也是轻轻松松。



从控制系统到发动机再到回收流程,众人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做了简单总结,确认虽然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改进,但主要流程正确,没有出现重大失误。



至于落地时突然的横风,解决的办法简单粗暴,尽量多设观察站,尽量让着陆场空旷且没有地形起伏。



最理想的位置是近海,既能避免失败导致火箭爆炸影响周围,也可以利用水汽传递热量,不过海上回收难度又会增加一个等级。



到会议结束的时候,检验团队初步的评估报告也送了过来。



通过对发动机和箭体等部分的探伤,检验团队基本确定没有出现缺陷和破损,只需要重新刷上涂料和加注燃料,一周以内就能恢复到发射状态。



林炬没有看详细内容,直接翻到最后,上面用红色的章盖着“合格”。



这意味着只要再将这枚火箭发射出去,两次发射的平均成本就将降低30%,如果重复使用5次,平均成本就将降低45%,如果是10次,平均成本就只有50%了。



也就是说,新远一号家族在实现一级回收后,只要保证能成功回收4次,每枚火箭的成本都能压在1000万,可回收版本火箭近地轨道运力是1.3吨左右,平均LEO发射成本约7700元每公斤,按这时候的美元汇率,刚刚好1000美元。



主打的SSO轨道运力缩水到680公斤,一公斤成本也仅有1.4万元,折合2000美元。



这还是新远一号火箭小,一级成本占比只有60%,火箭越大,一级越重成本占比越高,回收的效益越高,如果设计中的新远三号也回收,5次平均发射成本将降低70%。



在纸上粗浅算了算账,林炬狠狠咽了下口水。



如果接下来所有发射的火箭都能回收,那成本不得再大砍一刀?



当然,同样有人跟自家老板想到一块去了。



走出会议室后,跟在林炬旁边的副总胡柏兼临时助理看似无意地说道:



“下个月的新一丙一级好像也是3.5米直径,要是我们用这个回收的一级装上去,能省下至少900万啊,这一单的利润都才不到800万呢。”



林炬一颤,随即严肃地批评了他的不健康想法。



“跟客户说好了是新火箭怎么能改,况且这也才回收一次,万一下次就出问题了怎么办?”



虽然他确实很心动,但这种事不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