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安玄大为感动,站起身冲着应旭深深一揖,道:“应公仁义,杨某定当向朝庭表奏,勒石表功,为应家扬仁义之名。”
应旭哈哈笑道:“那便是老夫该谢杨主簿了。”
在应家歇息一晚,第二天杨安玄满意而归,借来的粮食暂存在应家坞,赈济时直接从应家坞调运更为方便。
返回的途中,杨安玄顺路拜访了几个士族,或百石或数十石,不尽人意。
杨安玄心情沉重,看来自己预想得太过理想,除了南顿应家,汝南郡的士绅对赈灾捐粮的积极性不高。
晚间宿店,杨安玄不解地问道:“辛兄,愚在新野曾随父亲向士族募粮,多数人家能慷慨解囊。汝阳富庶胜过新野,为何士族不愿相助官府赈灾?”
辛何叹了口气,这些天和杨安玄朝夕相处,知道他的脾气,实话实说道:“自打庾刺史任豫州刺史以来,税赋年年增长,不时征役官府只得向汝南士族摊派索要。汝南是大郡,索要尤重,有的税赋都收到明年去了。”
杨安玄重重地拍了一直案几,寅吃卯粮,庾楷遗祸非浅,看来自己要另想良策筹粮了。
…………
新野阴家庄。
官道上烟尘滚滚,有不少轻骑朝坞堡方向驰来,吓得行旅纷纷向道旁躲避。
了望楼上的庄丁发现了异常,忙敲锣通知戒备。很快堡丁便持枪挽弓列于栅后防备,如临大敌。
待轻骑驰近些,能够看到飘扬的“晋”字旗和兵丁身上黑色的皮甲,是自家的官军。
众人仍不敢放松戒备,这年头兵匪一家,指不定这伙官军会做出什么事来。
轻骑在木栅十步外勒住,整齐如一,看得出训练有素。
领队的阴乔示意堡丁加强戒备,迈步来到木栅前问道:“各位军爷,你们是哪里的官军?不知来阴家堡何事?仆已派人通知庄主,马上就来迎接。”
阴绩从人群后催马上前,大笑道:“十四叔,是愚回来了。”
阴乔觉得面熟,揉揉眼睛细看,惊呼道:“老三,绩儿,是你吗?”
两年多时间不见,每日风吹日晒训练,阴绩白净的脸庞变得黎黑,唇角长出微须,神采奕奕,有如铜铸铁打一般。
阴绩跳下马,笑道:“十四叔,不认识愚了,可是忘了愚偷吃你家的粘糕的事了。”
真是阴绩,阴乔心中莫名一酸,眼角有些发涩,掩饰着开怀笑道:“你这皮猴子,在外面漂了两年多,总算知道回来了。快拉起木栅,是绩少爷回来了。”
阴绩上前一躬到地,道:“十四叔,一向可好,小侄有礼了。”
阴乔一把抱住阴绩,再度打量道:“长高了,也壮实了,听说你小子现在是校尉了,做大官了。”
阴绩嘻笑道:“就算做了官也还想着偷十四叔家的粘糕吃。不瞒十四叔,愚这两年在外逢年过节就总想着那粘糕。”
“好,好,好,这次让你十四婶做上个十斤粘糕,让你吃个饱。快走,大伯知道你回来不知得多高兴呢。”阴乔拉起阴绩就往坞堡行去。
那些轻骑纷纷下马,与守卫的堡丁打招呼,原来是当初随军的部曲回来了。
被众人簇拥入内,阴绩看着熟悉的草木,心中暖洋洋的,想高声大呼“愚回来了”,近乡情怯,又生怕别人看见他微微颤动的唇角。
有乡人闻讯赶来,找寻自家的儿郎夫婿,欢笑声响成一片。
随行的轻骑是当年三家的部曲,此时个个归家心切,只是军法约束,不敢擅离。
阴绩笑道:“大伙都散了吧,记住七天后在坞堡前集结,违期则罚。”
众人应诺,自行散去不提。
好不容易行到坞堡大门处,阴绩看到远处一群人簇拥着祖父站在那里。阳光洒在阴晞的白发之上,分外醒目。
阴绩再也忍不住了,迈开脚朝祖父跑去,隔着丈许远“扑通”跪倒在地,跪爬着上前抱住祖父的双膝,哽声道:“祖父,孙儿回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