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很正常。
如果给个平均分,无马镫情况下,胡人骑兵85分,北方骑兵70分,南方骑兵60分;若是都装备双马镫,胡人骑兵可以给到95分,北方骑兵85分,南方骑兵75分;这就属于地域造成的先天差异。
战场之上,太史慈骁勇善战,挥舞长枪,连刺数名魏卒,随手拔下背后插着的手戟,向前投掷,又将一名魏卒扎落马下。
两员魏军裨将,联手杀向太史慈,太史慈以一敌二,稳稳压制。
双方骑兵绞杀在一起,后面的郭援也不敢随便下令放箭。
吴军这边,张辽带着精骑,直扑孙坚大纛,意图来一个擒贼先擒王。
朱桓在后军,潘璋带着士卒挥刀杀向张辽,将其拦截。
孙坚冷眼看着战场,紧握战刀。
潘璋战了不到三十回合,便不敌张辽,被其一戟刺中左臂,拔马便走。
张辽越战越勇,再次向孙坚大纛偷袭。
吴·护军三偏将,各自率军上前,再次拦下张辽。
后方朱桓安顿好后,也率领所部精锐,赶来增援。
魏军方向,太史慈斩杀一员裨将,另一个裨将只能先撤。
吴军见太史慈斩将,士气大盛。
郭援见魏军落入下方,只能下令:“放三响箭。”
“诺。”
三放响箭是骑兵的撤退信号,骑兵撤退向两翼散开,不可能让他们回归本阵,否则会影响步卒阵型。
三箭之后,魏军骑兵开始向两翼分散。
“强弩手,放箭。”
“将军,骑兵还没完全撤离。”副将劝说道。
“闭嘴,贻误军机,你负责吗?放箭!”
“诺。”
魏国骑兵原本在和吴军骑兵缠斗,即使撤退令下了,也不是短时间能完成撤下来的。
魏军骑兵仅撤出三分之二,漫天箭雨就落在了刚刚骑兵混战的区域。
能挡住弓箭的铠甲常见,但能挡住弩箭的铠甲少有。
太史慈抬头看着箭雨:“好狠的人。”
魏国的强弩阵,三段式连射,几轮下来不间断。
猛将又如何,面对弩箭,人人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