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402章 靖康之耻
维景德元年,十二月,七日丙戌,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信,谨奉欢盟,以凤土之仪,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至雄州交割。



沿边州军,各定疆界,两地人户,不得交侵……沟壕完葺,一切如常……



质于天地神祗,告于宗庙社稷……有渝此盟,不克享国,昭天鉴,当共殛之。远具披陈,专俟报复,不宣谨白。



两百七十八字,字字如珠玑,仿佛刺进了眼睛里。



李定安恍然若世。



1004年,大辽春秋鼎盛,盛极一时。



是真正的盛极一时:回鹘、于阗、师子、阿萨兰、辖烈、回鹘、党项(西夏)、吐藩、高丽、女真……大大小小十余国,或归附,或称臣,年年朝贡。



正是萧绰,一步步将大辽推向巅峰,四方来朝。



掐指算算,她已称制摄政二十二年,再算算年岁,却不过五十有一。



但日夜操劳,殚精竭虑,已是心焦力瘁。连年亲征,风餐露宿,更是落下了一身病痛……



不知是不是天人感应,她突然感觉到,好像时日不多了?



但还有最大的问题没有解决:南边的大宋。



萧太后称制摄政多久,两国就打了多久,二十多年以来,大辽十战八胜,今年占几县,明年占几城……大宋疆域连年南缩,大辽疆域也连年南扩。



但缩归缩,大宋国力日渐兴盛是不争的事实。



萧绰不想死了之后,还给儿子留下这么大的危患。



不求灭宋,可能也做不到,但至少要打怕,打服。



不然自己死了之后,儿子怎么坐稳江山?



于是,她再一次率军出征。



然后,就有了澶渊之盟。



过程非常有戏剧化:



辽史记载:刚开始,辽军确实如长驱直入,连克保、定、瀛等州,陈兵于澶州城下,距大宋东京城不过三百里。



再往南不到百里就是黄河,过河之后,便是一马平川的河冲平原,策马一日就能到东京(开封)。



所以,大宋慌了。



宰相寇准和一众文武力谏真宗,几乎是连逼带吓把他弄出了东京城:辽军马上就要打到东京,你再不率军亲征,你赵家天下就没了。



赵恒无奈,御驾亲征。



宋史又记载,赵恒到了黄河边上,就死活不往前走了。又是寇准吓他:陛下不过黄河,人心就会更恐慌,必败无疑(你赵家江山还要不要了)?



真宗无奈,过河。



是不是这样不知道,但澶渊之盟之后,寇准连年遭贬,最后贬到雷州任司户参军(七品),落了个客死他乡……



辽史又记载:见赵恒在澶渊北城出现,宋军士气大振,发起反攻,猛若龙虎,连战连捷。



宋史也有记载:《列传十四(寇准)》:卫士进辇,帝遂渡河,御北城门楼。远近望见御盖,踊跃欢呼,声闻数十里。契丹相视惊愕,不能成列……



不夸张,两国打了二十多年,宋军第一次阵杀萧挞凛(时任门卫上将军、检校太师)这样的辽朝重将,甚至是名将。



宋军士气更盛。



萧太后一看:不能打了,再加上补给线太长、士气日渐低下等原因,她决定议和。



赵恒也同意议和……就很神奇?



估计对契丹的畏惧已经印到了他的骨子里。



许多重臣都不同意,依旧是以寇准为首,苦苦力谏,掰碎了给赵恒讲:敌军人困马乏,我军士气高涨,正应该趁此良机,扼守各路要道,对敌围而歼之,然后再乘胜北上,收复燕云十六州……



赵恒一概不听,说寇准拥兵自重(当时寇准奉旨知军事,大权独揽)。



寇准能怎么办?



再敢多说一个字,回师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