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胡若思……”
“但这一篇报道,却说胡若思的作品价值,比张大千的还高?算了,我发出来你们自己看:丹青焕彩,师徒同场竟价,暨2006年张大千、胡若思专场拍卖会:此次拍卖会计59件作品,大部分为张大千及其高徒胡若思的精作……
前三名全是胡若思,最高价是《桂林山水》,成交价六百万……嗯,某度词条却说,这幅画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了……这么离谱的吗?”
“还有更离谱的……你再往下看,看第四名,竟然是张大千仿宋代巨然的《晴峰图》,成交价才一百零八万?开什么玩笑:这幅画只有两次成交纪录:最近的一次是2019年嘉德拍卖,成交价一亿五千万……
再上一次,则是2008年保利拍卖,成交价七千九百万……先不说2006这次拍卖到底有没有这幅画,只说才时隔两年,成交价格相差几十倍?没这么扯淡的,真要是一百万出头,保准新闻联播都得报道一下……
“哈哈……还有第六名,李可染的巨幅山水《伏波叠翠》,才七十二万?这幅画就在大会堂江苏厅,什么时候流出去的?”
“什么流出去,现在都还在好不好……如果上拍,少了三个亿,我从楼上跳下来……”
“什么流出去,现在都还在好不好……如果上拍,少了三个亿,我从楼上跳下来……”
“还有这一篇报道,胡若思的《黄海松云图》,也是2006年拍卖,成交价360万……词条中却说,被收藏在JS省博物馆?还有之前的《桂林山水》,这都是怎么回事,难道同一幅作品,胡若思画了好多张?”
“看报道单位:前者是某浪财经,后者是沪上证券,而且时间都是2006年的八月份……这两家名声早臭了,只要给钱,你让他报道他是他爹的爹他都敢……所以哪还用问为什么:摆明是有资本想炒作胡若思的作品,结果没炒起来……
至于词条,八成是后面有人又收了胡若思的作品,想高价转让,所以给他建了专门的词条,然后又搜了一堆似是而非的东西照搬上去……友情提示,除非有相关认证,这玩意谁想改都能改……”
“意思就是,这幅画确实只值几千块?”
“如果是胡若思的作品,确实只值这么多……但前提是,确实是胡若思画的……”
又来了,这是非要在鸡蛋里挑出来点骨头,对吧?
李定安刚要说话,屏幕上又跳出一条非常长的评论,再看ID,真眼熟:
中国画研究院项志清:“没必要争了,就幅就是胡若思仿石涛的仿作……左边的题记看到没有,其中两条,一条是‘青绿勾神韵,墨香醉人心。’这仿的是吴昌硕的行书,不过只有三分像。如果比照胡若思年青时的笔迹,却有八分相似……
再看题章:《缶记》,吴昌硕确实有这么一枚象牙材质的自用印,现在收藏于ZJ省博物馆,网上就有照片,大家可以对比一下:两者完全就不在一个水平线,所以这一方印是临时仿刻,而且刻的很急……
还有一条题记:挥毫可范,下笔成真,题章是《吞吐大荒》。也一样,字体是胡若思仿徐悲鸿最擅长的魏碑,但只有两分相似,印也是仿刻的,原印作者是齐白石,同样的,差了十万八千里……”
“这位是谁?”
“中国画研究院的名誉院长,原国家画院副院长,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
“我的个天,项院长都被惊动了?我们院长,就西安美术学院院长,就是他学生……”
“西安算什么,从中央美术学院开始往下排,但凡是教授中国画的知名院校,从院长到教授,有两成以上都是他,或是他学生教出来的……”
“岂不是国画界的泰斗?”
“泰斗谈不上,不过八十年代初,我刚到沪上画院任画师时,胡若思退休返聘,也是画师。我和他用同一间画室,同一间办公室,大概一起共事了三年,直到他再次退休,所以比较熟悉……
也是巧,沪上画院就收藏有不少胡若思的作品,画作和字帖都有,印章也有……恰好我也比较熟,可以让人拍些照片发过来,然后再和大家探讨一下,对比一下……”
我去,这还争个屁